第4章

奋斗的青春 朵灵 866 字 3个月前

“要去,你去,咱爸一直就不待见我。”王妈甩开了王长江的手掌。

王红眼看着妈的脸就要冷下去,拉着妈的胳膊说:“走吧,妈,到那咱俩都不说话,让爸一个人说就是。”

一路上,王红都很沉闷,默默跟在爸妈后面。其实,爷爷一直不喜欢妈妈,直到妈妈四十岁,生下弟弟,爷爷才肯和妈妈说句话,她家以前春节都是关着门过,妈妈从来就是村里家族红白喜事的绝缘体,因为不是儿女双全,这种撑场面的,要的都是喜庆。记忆里,她没有得到过爷爷的疼爱,倒是伯父家的三个堂哥整天围着爷爷打转。最要命的,爷爷曾经在她出生时,找来了一对不能生育的中年夫妇,说要抱走她,那对夫妇抱了她就跑。妈妈刚生完她,还没看上一眼,扑通跪倒在床前,向着两个人的背影,撕心裂肺着哭喊:“请放下我的女儿!”这才有了她扎根的亲情和家人。

爷爷吃过饭后,正在抽烟,自己用纸卷的旱烟叶,左耳上还夹着一根,他弹了下烟灰说:“这种事,要做两种准备,两手都要抓,不要一头沉,好说,老大王菲和孙子王成进城,你个二丫头和你妈留在老家种地。”爷爷说完,还用眼角睥睨了王红一眼。

王红正好接住了爷爷的目光,狠狠地撅起了嘴,坐在板凳上,用鞋子狠狠地刨着地。

“二丫头,这不是委屈你,你姐眼看要挣钱了,你弟是老王家的后代,这多公平合理的事,就这样定了。”爷爷又用眼角睥睨了一眼王红,王红早已蹦到门槛外,跑远了。

王红她爷爷也是一个苦命人,王红她奶奶 36 岁就去世了。她爷爷脾气太暴躁了,动不动就对她奶奶大打出手。王红听人说起过,奶奶经常被爷爷打得头上冒血。娘家只隔了几个乡村,只有一个出嫁了的妹妹,那时的奶奶性格太懦弱,受了气总憋着,加上长期的饥荒年月,不久就去世了。等爷爷拉扯着三个年幼的孩子长大,才悔恨自己太浑了,看着一双罪恶的拳头,再看看左邻右舍,夫妇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哪里就都是家。再饥荒难耐的苦日子,两人帮衬着,子女围绕在身边,才会有欢声笑语。

等到爷爷想明白了,人生已经走向了暮年,这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王红知道,爸爸的求学路是异常艰难的,从村里、到镇上、到县城,然后到省城,每一分钱都是从爷爷牙缝里省出来的,还有伯母摊得煎饼卷摞起来的。

所以,王红知道,虽然爷爷不喜欢自己是女孩,但她对爷爷的爱是深埋心灵的。

三人没回家,很快又来到外婆家。外婆赶快烧火,趁说话的空,煮熟了玉米,用竹筐晾着。外婆拿起一个,在嘴边不断地吹着凉气,递给王红,“来,小红吃一个,外婆没有什么好吃的,只有这地里的嫩玉米了。”

“这一家人就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一定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家人撑船过河,有风有浪都要一起扛,一起进城吧,都说福乡赶不上破城,这对三个小孩都好。一起都走吧,老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能卖的就卖,能拉的拉走。”外公的两只手掌,一只放在女婿肩膀,一只放在女儿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两个人商量着来,日子在哪里都能过好的。”

王红发现外公眼里淌下了泪,她伸开双臂抱住外公的腰,趴在外公胸前竟大哭了起来。

王红的家终于连根拔起了。王长江以前住的宿舍,同屋做了婚房。同屋直到四十岁,终于有人牵线一个纺纱厂女工结婚了。

医院大坑的东边是洗衣房,湛蓝的天空下,风里飞扬着一张张白床单,就像是蓝色大海上航行的白帆船。王红跟在爸妈的后面啧啧赞叹,原来也跟爸爸经常来,怎么就没发现这里这么好看呢?

洗衣房的北面,有两间简易房,是防震棚,丁至诚打开锁,说道:“前面那家前天才搬走,催了好多次,也怕耽误了你们住。”

王红迈开大长腿,几步就把屋子丈量完了,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木头柜子,再放点锅碗瓢盆,这间屋子就是满满当当了。好在,王红想,爸妈和弟弟就在这间屋子里安家了。

王红禁不住倚着门框,打量着这个新鲜的地方,门口有两棵大树,一棵是洋槐树,一棵是梧桐树,枝干无限伸展着,浓密的树叶遮蔽住了整个天空。北面的干部病房前面有一棵西府海棠,这棵树应该更老,远远地看,更像是一桩盆景。枝干遒劲有力,枝头如飞翔的流云,娴雅而又流畅,静卧一旁,顶天立地,却又独树一帜。

王红正看得入神,忽然,旁边的防震棚的门开了,有一位身材高挑的中年女子端着一盘西瓜走来,王红忙让开了,微笑着点着头说:“阿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