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奋斗的青春 朵灵 847 字 3个月前

姚胜美不禁喜上眉梢,“你们看到的都是小打小闹,还有比这更傲娇的,附近新开采的一些煤矿,他们看到了屹立在村口的“骊山建材超市”,不想搭路费运费,舍近求远,再绕道市里进货,都纷纷找上门来,这一下子,路子可是全打开了,大家想啊,煤矿下面的大巷道,那可是好几十里路的,这要是一整圈的,全给铺满了,这需求量可是老厉害了!”

骊文赞叹道,“这全面发展,多种经营,可是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了,目前,就建材这一块,就引领骊山人们走向了一个新纪元时代。”

四人转悠了半天,这才发现早已来到了工艺厂门前。骊文指着“铜左蓝”的招牌问道:“这个也是咱们的?”姚胜美点点头道:“可不是嘛!这是咱村里的老指挥官把家族瑰宝挖掘开发出来了,义务培养村里初高中毕业生,快半年了,现在,个个都是工艺高手。”姚胜美望着三人兴致正浓,她忽然蹙起眉,“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摆在仓库里,还在等着明年开春的桃花节,要坐等游客们上门,前来订做订购,才能让资金链真正转起来。目前,他们成本和学员练手经费全靠老指挥官积攒了一辈子的积蓄,剩下的就添补些贷款,为了这,老指挥官也很犯愁呢?”

骊文也叹息着,“正是呢?生产制造和产品质量是本源,可是长期积压,资金周转不起来,这也是致命伤。”四人说笑着,就走进去了。

老指挥官和铜蓝都在家,左建设进货去了。两位东道主上前热情地迎接,作陪。两姑娘里里外外全看遍了,立刻,对这些工艺品爱不释手。拿起手里的 DV 很快拍摄了起来,另一个也拿着相机拍不完。

拍完照后,两姑娘还不尽兴,就挽起袖子跃跃欲试,想亲手体验,做一个自己的工艺品,带回家做纪念品。

铜蓝带着她们来到了加工车间,先从泥坯成型开始,铜蓝手把手教,“两手都要稳住,左手要做出来高度,右手要拿捏出造型。”铜蓝两手都拖着姑娘的手,很有耐心,“不急,万事开头难,都是熟能生巧。”

两三个回合下来,姑娘找到了技巧,“稳下心,找准感觉了,都成。”铜蓝宽慰道。另一姑娘一上手,就练出来个碗。

两人又兴致勃发地,看着铜蓝教她们烘烤后,描画、盘丝、上色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次新鲜的体验。一下午时间,恍然就划过了。走时,都拿走了自己的处女作,还欢喜着买下了每种类型,说要送亲朋好友们分享。

铜蓝坚决不收钱,“这都是学员练手的活,你们大老远奔来的,就算做见面之情。”两姑娘一本正经着,“我俩就算是新开张了,也算作开门红。”

两姑娘快要告别了,一姑娘意犹未尽着,竟发起了感慨,“还是我们这好啊,远离战乱和病毒!”骊文笑她,“你们刚出校门,还是不识人间愁滋味。”姑娘叹着气摇头道,“我可不是骇人听闻,我室友,加闺蜜,杨晓帆,毕业后去援非,直接申请外派水电站建设,前几天,打电话告知,她有几个同事,被传染上埃博拉了,现正在急救中。”

姚胜美也忧心忡忡,“埃博拉是全球病毒第一号杀手,70 年代初中期,最初是原始森林里的野生动物携带的,住在附近部落里的非洲村民,以打猎为生的,最先染上了病毒,马上,就在非洲一些国家爆炸式蔓延,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灭杀掉了。想不到,时隔这么多年,还会死灰复燃。现在,非洲一些地方,又开始爆炸性蔓延开来,全球都在恐慌防范中,但愿,我们的同胞会闯过这一劫难。”

姑娘临上车前,恍然大悟道,“听杨晓帆说,她两个中国同事,叫陈大河和满小川。”说完,两人坐上汽车,被一阵尘土卷着,颠簸着,淹没在了一座山的另一面。

骊文惊呼道,“完了,大河眼下又遇到了坎坷!”姚胜美张望着两人消失的方向发呆,“他们两个这么叫人心疼”。愣了半晌,两人焦急地,在大马路上转起了圈子,“咱们得要帮帮大河他们。”

陈大河三人的现状最近好转。感谢驻扎大使李毅,他就是杨晓帆亲切叫着的李叔。从当地监狱疫情爆炸开来,李毅就冲锋上阵,把大使馆当成了总指挥阵营。现任仪器不过关,他赶快上传下达,很快,首都传染科空运最新监测仪器到达,最高倍数的,在显微镜下能清晰监视病毒的状态。

援非医疗组长和同事们日夜坚守,排毒、疏导、降温、止呕,慢慢地,由注射流食,到缓慢地睁开眼睛,他们第一眼,看到的,全是一双双充满血丝的焦灼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