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真是这么个道理,大家眼睛更亮了。

夏芍看模子已经拆下来,就让杨富贵重新放回了纸箱里,“说来这事儿还得请大家帮忙,我是用临时车间的烤炉烤的,不知道咱们这个炉得用多少火,多少速度。”

坐享其成,哪有参与其中更让人有归属感?

只有付出了,才会更珍惜。等有了收获,也才会更喜悦,更团结。

果然此话一出,负责烤炉的一位大叔已经跃跃欲试,“行,这个我在行。”

其他人重新回到岗位上,再聊起天,话题也多围绕着夏芍的新配方打转。

没人提丝巾的事,也没人再理王翠花。

晚上回去,夏芍和陈寄北说起这件事,“我看厂里是不能卖了。”

“那就不卖了,让孙姐也注意点,不是熟人别给。”陈寄北微蹙了下眉,面上却没什么担忧,“反正该知道的都知道咱们有门路带东西,以后也不用这么显眼。”

这是拿江城没有的丝巾,给自己打响了代购的名声?

以后谁要是有需求,自然会找他们,还是转到私底下更为安全……

既然陈寄北有数,夏芍就没再说,第二天再有人来问,她一律说最近不能带了。

要是有人追问,她就说怕影响不好,能懂的人自然能懂。

这下已经买到的全都庆幸自己手快,没买到的则懊恼不已。尤其是决定等五月初开了工资再买的,就差这么几天,谁这么缺德,非得盯着人家夏班长?

“我找人打听过了,丝巾在南方买也得差不多这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