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页

顾邵屿道:“街上肯定热闹非凡,我在轩雨阁预留了几间包厢,大家若无事,咱们不若一道去凑凑热闹?”

谢芷澜没料到,他会这么提议,不由一怔。

卫氏清楚她若不去,以谢芷澜的性子,肯定也不好意思去,她笑道:“那就一道去吧,好久没和澜丫头一起上街了,正好一起溜达一下。”

谢芷澜笑道:“成,那等会儿我陪婶娘溜达一下。”

上马车时,谢芷澜钻进了卫氏马车里,将顾邵屿丢到了一旁,卫氏有些好笑,“你陪王爷坐就成。”

谢芷澜靠在了她肩上,声音温软,“这次一别,还不知要多久才能见到您,婶娘别撵我,我想多陪陪您。”

卫氏膝下没有女儿,两个儿子又整日待在国子监,平日也就谢芷澜常常在她跟前晃悠,谢芷澜一出嫁,她还真有些不习惯。何况她说的也对,女子一出嫁,轻易回不得娘家,能多待会儿也是好的。

她笑着拍了拍她的手,与她说了说体己话,问了她一些婚后的事,谢芷澜一一答了,“婶娘放心,我的性子您是了解的,断不会委屈了自己。”

从她记事起,便清楚父母的关系并不和睦,谢芷澜心中偏向母亲,一直不太喜欢父亲,因着这个缘故,她一直觉得“三从四德”是祸害女子的根本,她是个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性子,哪怕韩王贵为王爷,若是待她不好,她也绝不会委屈求全。

卫氏笑道:“女子不比男子,婚后担起的担子总归要重些。”

女子既要抚育儿女,还要伺候夫君,侍奉公婆,旁的不提,单说她,嫁入安国公府后,其实也不像表面光鲜,他夫君一共也就三房妾室,其实不算多,她都没少操心,韩王又贵为王爷,日后府里不知要有多少美人。

她又偏偏子嗣艰难,怕她着急子嗣,卫氏又劝了一句,“女子出嫁后,虽说比不上为姑娘时轻松自在,也万不可委屈自己,你切记,凡事以自己的身子为主。”

说到此,她压低声音又叮嘱了一句,“你们刚成亲,他肯定会食髓知味,房事上万不可纵着他,不然疼的还是你。”

疼?

谢芷澜有片刻的茫然,她好像没觉得疼,想到头一晚,他咬的那几下,她才没往心里去,年轻姑娘提起这些总共是羞赧的,她不好意思地揉了揉鼻尖,“婶娘快别说了,我晓得轻重,不会由他胡来的。”

卫氏是怜惜她没有母亲,才多了句嘴,毕竟这丫头生得实在美,她不信韩王能把持得住。清楚她是个聪明姑娘,卫氏也没再多说。

谢芷澜并不知道,她刚刚出府,她二姐也悄悄回了安国公府,得知她出门后,不由咬紧了唇。

马车行到中原大街时,便走不动了,几人只得下了马车,走着去茶馆,街上已经挤满了人,都是前来凑热闹的,许多小姑娘手里还拿着花束、香囊等物,临街的包厢也全被人占了去。

轩雨阁坐落在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上,它背靠丽水湖,生意一直很好,今日里面的客人更是爆满,门口左右两边还支了两个摊子,卖的有考生的笔迹、面具、香囊、长命缕等物。

卫氏瞧着新奇,上前翻了一下考生的笔迹。

谢芷澜正想凑过去也瞧瞧,谁料,先瞧见两抹熟悉的身影,正是赵夕瑶和楚音宁。

瞧见她,两人很高兴,手拉手朝她走了过来,还笑嘻嘻对她行了一礼。谢芷澜捏了一下赵夕瑶的脸颊,“成了,没有外人,瞎客气什么。”

赵夕瑶神情搞怪,瞧着神采飞扬的,“那不成,礼不能废,嘿嘿,你今日不是回门吗?我们都没敢约你,你怎么也出来了?”

“陪婶娘一块来的。”

赵夕瑶这才留意到摊子前的卫氏,忙上前行了一礼,卫氏笑着与她们寒暄了两句,随后几人便进了韩王预留的包厢,韩王不知跑去了哪儿,谢芷澜也没在意,和两位好友叙了叙旧。

等了没多久,就听到了敲锣打鼓声,底下全是热闹的呼喊,“来了来了,状元郎来了。”

几人站在二楼,视野更开阔一些,同样瞧见了骑马行来的众人,表哥一身红色广袖衣袍,正走在最前面,这还是谢芷澜头一次瞧见表哥穿红衣,他面容冷峻,脸上常年没什么情绪,红衣也被他穿出一股肃杀感,饶是如此,也有不少小姑娘冲他丢手帕,她一时有些忍俊不禁。走近后,瞧见的果然是表哥微皱的眉。

谢芷澜不由莞尔,斜对面也有人朝表哥丢了个帕子,这次表哥竟是准确无误地接住了帕子,谢芷澜忙朝斜对面看了去,谁料竟真瞧见了苏姐姐,她一袭海棠色衣裙,五官明媚,唇边含着淡淡的笑,满心满眼都是表哥,有江南女子特有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