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强干弱枝

迁徙到关中的豪门子弟一掷千金,极尽奢华,使长安城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繁华大都会,“五陵年少”“茂陵子弟”也成为后世富二代的代名词。

对于迁走的豪门留下的田地,政府出资低价收购,而后分给流离失所的无地贫民,使许多赤贫百姓得到安置,可以安心种田,国家税收也得以增长。

总而言之,陵邑制不仅削弱了各地豪门的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抑制了土地兼并,而且由国家组织平均了社会财富,对于增强中央权力、缓和社会矛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实行百余年的“陵邑制”在崇尚儒学的汉元帝时期终止。而在豪门崛起后的东汉,“陵邑制”更是无法恢复实行,皇帝的权力也无法再达到西汉的高度。东汉末年时,皇权越发式微,皇帝甚至堕落到要靠地方军阀来供养。

在“陵邑制”和其他加强皇权的制度下,汉朝的中央集权程度不断加强,在武帝时达到顶峰。汉武帝的权力是光武帝刘秀所无法相比的。这也是在后世眼中汉武帝十分强势、光武帝却温柔许多的重要原因。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这段时期,中国才真正确立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模式,充分证明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可行性,使这种体制成为后世两千年历代王朝的样板。

有赖于历代王朝的努力,天下一统成为中华大地全民共识,中国经历了数次分裂,最终都能归于一统,而不是像欧洲那样各国林立。

刘钰作为先知的现代人,知道东汉后的历史走向,那是一个豪强崛起,士族门阀开始形成的时代,当然要想法子予以避免,所以提出了恢复“陵邑制”。

大臣们合力反对在他的意料之中。反对的声音,有的说无须实行,有的说无法实行,一时争论不下。

刑部侍郎郭躬说道:“陛下,从古至今,关东河北、河南、齐、鲁等地一向为繁华之地,人口众多,农商发达,关中虽为帝都所在,与之相比亦有不足,当是时,从关东迁徙富户至关中,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自应如此。而自王莽乱政以来,天下大乱三十年,百姓流离失所,有赖陛下雄才大略,关中率先安定,先前迁走避难者争相还乡,更有各地避乱者持续迁入,陛下又招纳流民,发放土地,吸引关东流民入关,陛下践位九年,关中人口增加数倍。反观关东,一直处于战乱之中,土地荒芜,人口凋蔽。如今看来,关中繁华更胜关东,此时再从关东迁徙人口至关中,是损不足而补有余。若恢复陵邑,则关中人口愈密,土地不足供养,而关东人口愈疏,荒地无人耕种,益发凋蔽。陛下,凡事当顺势而为,不可逆势而动,此一时彼一时,陵邑虽善,非其时也。”

郭躬出身颍川郭氏,精通律法,其堂兄郭敬在皇帝定颍川时献关投靠,郭氏一族随之归附朝廷。经过几年的发展,郭敬军功日盛,郭躬亦在朝中步步高升,郭氏双星都正当壮年,在军界政界分别身居高位,郭氏一族因此迅速崛起,已成长为豪门大族,在颍川一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陵邑制施行,郭氏一定在迁徙之列,在当地多年的经营将毁于一旦,因此他的反对在皇帝看来多少掺杂了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