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死后哀荣

“欧阳公极尽哀荣,也可瞑目九泉了。”

“自古罪臣自尽者,都不敢发丧,后事冷清,唯有欧阳公能如此风光大葬,全赖陛下仁德。”

也有为此叹息者。

“欧阳复年纪幼小,不能继承家学,只能赖其弟子传道了。”

“欧阳公这一去,欧阳氏尚书恐怕要式微了。”

一片议论声中,忽听有人道:“怎么到此时还未有人护丧?”???

“陛下已下诏命,按理说应该有使者来护丧啊?”

当时有护丧之礼,民间丧事,多由当地有名望的豪杰主持,大臣之丧,却是由皇帝委任使臣持节或差宫廷近臣谒者前来护丧。可是欧阳歙的葬礼,竟是迟迟无人来护丧,不免让人心中忐忑。

有人低声道:“难道陛下心中对欧阳公还有芥蒂?竟不差人来护丧?”

“真是如此,陛下未免有点太。。。”

天子使臣迟迟未到,让人心中不安,不只是欧阳氏一家,朝中众臣亦是心中打鼓,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

当时人最是重礼,尤其是治丧这种大事,若是失了礼,会被视为极大的缺憾,皇帝若是真的宽赦了欧阳歙,承认他汉臣的地位,当然要派人来护丧,护丧之人未到,让人暗暗地觉得皇帝太过小气刻薄。

褚生等太学生连大门都进不去,也在外面叫嚣,“陛下不派人护丧,是何道理?”

褚生闹事闹出了名头,成了太学生领袖,此时恨不得再去闹上一场,或许能再搏取些名望。

众人正在惶惶不安之时,忽听远处车马喧嚣,路人纷纷避让,远远地来了一队人马,执戟之士开道,远远的旗帜飘扬。

太学生都是见识过皇家礼仪的,一见之下,俱皆大惊,看这个仪仗,竟是皇帝亲自来了!

早有人报入府内,欧阳氏又惊又喜,在场众人面面相觑。皇帝亲至,这份荣耀,别说是罪臣,就是功臣也很难得到。

刘秀早早地便下辇步行,表示对欧阳歙的尊重,他稳步进入灵堂,堂上之人尽皆拜下,满地素服。

刘秀一见到棺木,原本稳健的步伐竟似有些凌乱,他疾趋上前,一下子扑在棺上,放声痛哭。

“欧阳公!当初你我原武一会,彻夜长谈,抵足而眠,朕解衣衣公,与公结下君臣之缘,朕常常想起,当年公与朕论天下大势,四海豪杰,超逸豪放,风采卓然,公为朕剖尚书义理,言之谆谆,剖玄析微,使朕受益良多。其情其景,历历在目,至今思之,恍如隔世。欧阳公,你我相知数年矣,公于国有大功,朕对公倚若柱石,原以为君臣携手,共创大业,如今海内未平,欧阳公竟弃我而去,使朕痛失良辅,使天下之人痛失良师,岂不让人痛彻肝肺!欧阳公,你因何如此?你为何求死?你是朕的良臣辅弼,良师益友,朕焉能不赦你?哪怕你再等两日,再等一日呢!欧阳公,你这一去,如苍生何?如秀何?朕,朕。。。”

刘秀好似是说不下去了,只顿足道:“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惜哉!痛哉!痛煞我也!”

在他抚棺大恸之时,堂上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皇帝回顾了与欧阳歙的相识相交,肯定了他的功绩,表达了对欧阳歙之死的痛惜之情。皇帝是如此情真意切,闻者无不落泪。

伏湛在一旁泪落衣衫,心道:“此事委实是可惜,听陛下之言,应是马上便能赦免他,欧阳公竟是等不得,偏偏急着自尽,若是再等一日,说不定就。。。唉,这就是命!”

贾复也暗暗寻思,“陛下前几日是生欧阳公的气,想要处置他,可他究竟是念着欧阳公的功劳,不忍加以刀刃,再过几天,想必陛下气消了,自会赦免。陛下到底是重情念旧之人。”

大儒和太学生们大都松了口气,看来欧阳氏尚书不至于就此衰落,陛下对欧阳公如此器重,定不会令其学废绝。大家的前途应该还是有保障的。

众人既痛惜欧阳歙的身死,又感念皇帝的深情,都从心底里悲哀起来,竟都齐齐拜于地,随着皇帝大哭,欧阳氏一族开始时还有些不安,不能尽情,此时见皇帝亲自来护丧,又如此悲痛,便全都放下心来,此时才真正地悲从中来,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