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王上为什么只嫌弃他不嫌弃蒙毅?这不公平!

李斯回府之后就发愤图强,开始绞尽脑汁地琢磨自己还能靠什么立个大功。

处理奏折的能力一时半会儿是很难超过太子的,毕竟太子都陪着王上处理了好些年了,经验十分充足。

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统一文字、度量衡、车同轨这些已经开始推行了,虽然没有下达正式的文书废除原本的文字等,但那只是名义上的事情而已。

废分封这个现在还不能提,要等大一统。律法也修订过了,他李斯现阶段还能做什么呢?

李斯算了算自己的功劳,觉得不太够。

这些如果是他一个人的功绩,他肯定能飘上天。奈何王上和太子也早有此意,就显得他李斯不够独特了。

虽然换个方向想,他李斯居然能和两位君上脑回路对上,说明他比旁人都更有远见。但是,和君主撞了思路还是很容易叫人抑郁的。

你想做的,君主比你更先提出。你从一个提出优秀建议的人,变成了一个只能执行的人,档次一下子低了很多。

执行谁都能做,建议却不是谁都想得到的。

李斯完全不知道他家太子是重生的,拿着日后的成就挨个套给现在的大秦。所以大秦的缺漏都被太子补上大半了,在现有的基础上想建功可不容易。

即便如此,身为千古第一相的李斯苦思冥想好几天,还是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

数日后的早朝。

李廷尉精神抖擞地出列:

“启禀王上,臣有一计可安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