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页

谋千岁 凌衍 822 字 10个月前

周时意听得烦了,叫自己的哥哥们不许再拿着这件事情来吵他,此后再有人来说这些,她就将人往外面推,边推边道:“勿要再说!”

那些哥哥们生怕自己的妹妹还在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了,苦口婆心的隔着门劝她:“何必如此,何必如此啊,明棠非良人啊!”

家中吵闹不堪,总是为了她的事情。

周时意却越发觉得焦灼。

若是让她什么都不做,要她一直就在屋中等着这样的消息,到最后,如果真的等到了听说明世子与静海王府结亲的消息,那她又该如何自处?

虽然如今的消息都说是谣传,没有半点证明,都说明府的当家人高老太太和静海王府的王妃与王爷都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联系,到如今也不曾互相见面,由此便可说明这件事绝对是假的。

可是那些人有没有想过,以静海王府的地位,如果真的没有半分意思,怎么会任由这样的消息在外头传言?

毕竟,如今女郎若是无缘无故地被人商议要和谁订上婚约,这也算是辱了人清白的事,未来的夫家想必是会介意的,以王府的实力,想要制止这样影响自家受宠郡主消息在外传播,很是一件简单的事,怎会到如今都没个说法?

再说了,就是王府那边不顶用,明棠这边也绝不会这样悄然无声。

也许旁人不了解明棠,她却知道这位明家的三郎君究竟是一个何等性子,若单从身份上来说,她与那位郡主的地位也差不了多少,甚至她是家中饱受疼爱的独女,嫁过去之后给明棠带来的助力比起那位郡主只会更大,不会更小。

可是明棠当初就那样果决的拒绝了她,而且没有用任何暧昧不清模糊的理由,而是直截了当的告诉她,她有龙阳之好,绝不可能喜欢女郎。

这样性格的人,是绝对不会在一件没有缘由乱传的谣言之中沉默至今的。

这其中必然有什么原因,只是以周时意的了解,一时半会儿实在想不到。

周时意只觉得,如果没有苗头,旁人又怎么能够捕风捉影?

可是那苗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真的仅仅就是那些外人从她反复的拜访王府,且反复的在王府停留的时间过长吗?

毕竟这两家八竿子打不着的干系,明棠与那位芝兰郡主如今却骤然连在一起,必然是传出消息来的人知道些苗头。

周时意简直就是百思不得其解。

从前这段时间,周时意一直偃旗息鼓,不愿意见明棠,也不敢再见明棠,是因为自己知道明棠心中喜欢的是郎君,不是女郎,她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机会,可是如今听到这样的消息传出来,她只觉得匪夷所思。

有一分怀疑,明棠是不是当真对自己没有半分好感,不过是用缘由骗自己,她当真不喜欢自己;

但更多的怀疑,是她知道这位瞧上去病秧子似的娇弱郎君,心中实则极有安排和成算——她自己其实并不知道什么事情,但是她其实不止一次听过母亲略微有些后悔的叹息,也听过母亲与下人谈起她总是在屋中闷闷不乐的消息。

母亲其实心中是有些遗憾的,为何当初也同样认为这位明世子是挟恩图报心怀不轨,一是看见她为了心中的相思,总是惆怅难开怀,二便是感慨这位明世子总是很有些手段,知道她的心智和心性并非常人能比。若是当初她有意想要促成这门婚事,女儿开怀,女婿也极有本领,是不是如今她与自己的女儿便已经成了?

周时意不敢想母亲说的话究竟对不对,更不敢设想,若是当初母亲同意在促成她二人上下了力气,又究竟是如何一番光景。

她只能按住自己的心,从这些只言片语之中推断,母亲对明棠应当是极为欣赏的。

因为她的母亲是个极为慕强之人,看人做事也十分客观,鲜少因为一些事情影响判断,她只对自己认为很有本领的人另眼相看,如果仅仅是救命之恩,母亲绝对不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这样一番话,只能够证明在母亲的心中,这位年纪尚小的明家三郎君很有些成算与谋划。

所以周时意在这些反复的煎熬之中,想到的更多的不是这位郎君是在骗她还是移情别恋,想到的更多的是,这位小郎君究竟在暗中打着什么主意?

她就算抛开自己对明棠那些永远无法割舍的依恋和爱慕感,单单仅仅是为着当初对自己伸出援手,救了自己一命的救命之恩,周时意也想在这件事情上促成一二,帮忙献出自己的力量。

她这样在后宅之中左思右想,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想要见一见明棠,问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

若是能够助明棠一臂之力,自己能尽力去完成这件事情,也算是了了自己一桩与明棠永远有缘无份的遗憾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