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广告

"大概时代是懒人在推动进步。"

周一雄唏嘘感叹:“这一天天的日新月异,还不知道将来能整出什么玩意,像我们小时候,见到个会亮的电灯泡,那就是个稀罕货了。"

"老山区里,现在还点着煤油灯呢。"

“要是不从那山窝窝里出来,谁知道外面还有这么多新鲜的东西,电话,电灯泡,电饭锅,还有这……电蒸蛋器,什么都要用电。"

"就怕将来这一天到晚,没个‘电’真的不行。"

周一雄感慨了一番时代的变迁,他拍了拍江戎的肩膀:“你这老婆聪明啊,大发明家,以后还不知道捣鼓出什么玩意。"

江戎:"……"

"小江,你说说看,你老婆之后还要研究什么?"江戎信口胡谄:"揉面机。"

周一雄眨了眨眼睛:"揉、揉面机?你别唬我。"江戎呵呵了一声。

拍好的广告经过剪辑,只在煮好的米饭和鸡蛋上加了个闪闪发光的

特效,除此之外,没有做太大的转变,陈安国那边联系电视台,要求播送广告。

"广告?正好一家国外的手表公司也要求放广告,干脆两个广告连在一起算了。"

"播广告,先播我们自己国家的广告,这……电饭锅也就算了,怎么还有蒸蛋器?这也是外国来的玩意?"

"这是我们自己国内研制的……外国人蒸鸡蛋吗?他们热馒头吗?"

"不清楚。"

广告在七点半之后播出,先是新闻,每天的新闻时间都不一样,一般是七点开始,有时候十几分

钟的新闻,有时候半小时,偶尔会插播国际新闻。

苏燕婷带着小晨晨傍晚坐公交到江戎的学校,平日里他们家的电视就放在江戎的宿舍,方便他看节目,免得他大晚上的无聊,去跟其他学员侃大山。

小苏同志具有风险防范精神,就怕江同志随着年龄渐长,最终染上了中年男人的坏毛病。

"电视开着,先放新闻,晨晨,咱们今天吃爸爸做的饭菜,好久没吃了,有点想,换换口味。"江戎点点头,表面淡定其实内心风骚,打算去厨房里给自己老婆露一手。他觉得自己最近手艺渐长。

然而低头看小晨晨,他的亲儿子,跟他长得六七成相像的亲儿子,摆着一副臭脸,活像是踩到翔的别扭表情。

江戎:"……"

小崽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他小时候想吃爹妈做的饭菜都没机会。

江戎在他面前蹲下来,捏捏这张桀骜不驯的小包子脸,“爸爸以后有机会多做菜给你吃,让你感受到爸爸的父爱。"

他忽悠道:“爸爸这么爱你,你爱不爱爸爸?”晨晨小脸纠结了一下,蹦出一个字:“爱。”虽然爸爸做菜很难吃,但他还是勉强爱一下。

江戎颔首:"和妈妈等着啊。"

等江戎走进厨房,小晨晨吧唧吧唧跑到苏燕婷的身旁,小小声道:“要是爸爸不做菜,我会更爱爸爸。"

苏燕婷:"咱们不能这样,必须鼓励爸爸,等会儿晨晨多吃点。"

晨晨:

/>“…

这时候的小晨晨希望自己能有个兄弟姐妹,来分担爸爸的“爱”。一家三口吃饭看新闻,新闻结束后,又播了十分钟健康节目,再之后——他们拍摄的广告播出

了。

电视上传来声音:"哎呀遭了,饭糊了!"

"圆球电饭锅,您的省事小帮手。"

"家里缺了什么呢?缺个蒸蛋器啊……"

就连苏燕婷自己也觉得这广告离谱了一点,哪怕放在以后,她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蒸蛋器电饭煲上电视上打广告的。

以前见过电饭锅广告吗?大多是冰箱洗衣机香皂……仔细想想,脑海里真没有电饭锅广告。蒸蛋器广告那更是绝无仅有。

苏燕婷咬了下手中的馒头,她看个乐呵:"挺有意思的,不是吗?"

以前的电视节目都太过严肃了,娱乐性少,这么一个“泥石流”般的广告过去,她看着都觉得有趣。

江戎:“服了你的奇思妙想。”

苏燕婷忍笑:"嫂子的演技好。"

“孩子是老孙家的,你看这一口一个妈叫的真亲切,你是没有看到拍广告的现场。”江戎也忍不住笑了:"你还说,现在孩子也管庄嫂子叫妈,把老周听的,脸都绿了。"苏燕婷:"这有啥好绿的,不就是小孩叫着玩。"江戎:"不止老周脸绿了,老孙脸也绿了。"苏燕婷:"……你就不能一口气把话说完吗?"

江戎:"他先喊老孙一声爸爸,再喊庄嫂子一声妈。"

苏燕婷:"……"

那画面太美,不忍想象。

圆球电饭锅的广告过去之后,又有了一家外国公司的手表广告,这广告拍得中规中矩,因为见了之前的电饭锅广告,苏燕婷反而觉得这手表广告不够精彩吸引人。

江戎:"原来还有手表广告?你想不想要?"

苏燕婷:"为什么我想买手表?你这几年给我买了不少手表。"

江戎唏嘘:"有些人啊,刚谈对象就

惦记着要买手表。"

晨晨好奇脸:“嗯?”

苏燕婷:"……"

"你记性差,我理解。"

苏燕婷:"你理解个屁,我明明是让你知难而退。"

广告才播出去了一天,效果拔群,不少人来百货大楼询问电视上的圆球电饭锅,尤其是那什么离谱的蒸蛋器,他们就想见见这蒸蛋器确有其物吗?

“我想问问圆球电饭锅。”

"电饭锅有?那蒸蛋器呢?"

"那蒸蛋器……"

百货大楼也有不少人来询问手表的,然而手表这种东西出现了太久,现在城市里大多数家庭都买过手表,这已经算不上稀罕的物件,就算是国外的手表,又能新奇到哪里去?这手表总不能还上天了,比起手表,大家更倾向于了解自己没见过的新鲜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