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忘给姜烟介绍,这家住的是谁, 科举又考到了哪个功名, 那家是谁,家里又有多少个读书人。

一路走下来,姜烟听得眼冒金花, 半天才回过神来, 略有些诧异的问:“你们这儿, 都读书,都考科举?”

虽然不至于用得上“都”,但也差不多了。

好像算下来,只要看起来屋子都还不错的人家都至少有一个读书人。

蒲松龄点头,很坦然的伸出四根手指:“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它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这其中前三都比不上最后一个,也就不奇怪有这么多人都追求功名了。”

尽管整个蒲家庄到现在最高的功名也不过是有个族人考上后在附近当了个小县官。

大多都是秀才之身,便没有更进一步了。

就连蒲松龄的父亲也是如此。

家里的钱财消耗得差不多, 眼看着家徒四壁,便干脆弃文从商。

虽不至大富大贵,至少家里不用愁无米下锅这样的事情。

“姜姑娘那个时代, 不也都是要读书考试吗?”

蒲松龄想了想自己在现代的时候了解到的考试制度, 又伸出一只手, 一根一根竖起手指:“从三岁就要考试考虑择校。小学必须是环境好,教育好的地方。小升初,得是重点初中,这样才能去好的高中。为此还有如‘孟母三迁’一般找房子的。中考,若是不行, 便有一部分学生去读职业, 然后进入社会。一部分继续读书, 再高考,入学府。”

姜烟在旁边听得眼睛瞪大,没想到蒲松龄竟然这么了解现代读书升学的事情。

连校区房都听说了。

“可这还没完。研究生、硕士、博士。还有什么公务员考试、编制考试。若是特殊一些的职业,想要从事还要考证。”

这么说完,蒲松龄不仅一只手用完了,刚才用来表达“人生四大喜事”的手也用完了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