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砚深吸口气,说不出话来。

“好啦,来。”秦墨望着他那张失笑,张开半边手臂要人过来。“不是要我陪你来找东西吗?”

他颔首过去,拿着他手里的相框放回桌面:“主管先生,那……你知道我要找什么吗?”

“咳咳,我猜猜。”

那位先生回答地倒是从容:“嗯,莫非是自毁程序?”

没等他开口,秦墨又道:“其实我早听说过这东西的存在。就像王霁可以与外界联系,外界也尝试通过一些途径告诉我,系统可能面临威胁。”

但对于当年的他来讲,根本不把系统死活当回事儿,自然看过就抛到脑后。

不过这种情况的话,或许可以缩短搜寻范围。

“那你第一次收到消息是什么时间?”

“大概是成为系统思维后,考完两三届。”秦墨说着,绕去办公桌另一侧,拿起桌上的日历。

翻回封面:“如果按照现在的时间,应该是三到四年后,我才会收到消息。”

三到四年。

“当年爷爷告诉我,他早送进来一个好东西,但也没提准确研制成功的时间。”如果是他,一定会立刻送进系统。

而不论任何时间段,最容易进入系统的东西,就是考生。

“是人。”戚砚说出两个字,又卡在了“人”上。

究竟程序本体是个人,还是说仅仅是派人携带进入考场的呢?

而且,进入考场这么多年,自毁程序为什么踪迹全无?

身旁的人放下日历本,转脸朝向五光十色的巨大玻璃。

时针依旧沉重地拨动着,与越来越近的爆破声混合着。

“参考员。”秦墨喃喃自语。

当年那个带着自毁程序的考生,十几年来悄无声息,很有可能是成为了系统的一部分。

“50个考区,头三年的状元,总共150人。”这样的话,范围会迅速缩小。

秦墨打开控制板面,搜索出150人的信息后,不断添加着关键词:“为了躲避系统的查找,一般会为考生制造出完全干净的身份。”

“非研究员,无官方联系,排除军队、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科学家……”

[总共搜索到,32条信息,已按照分数排序。]

“因为受到本身条件限制,不论自毁程序是人还是芯片,都可能触发清理者的自我保护。”

“所以换成实际效应看,就是……”

[正在搜索违规处理。]

泛着丝丝蓝光的板面,列出一排名单。

首位是。

——近藤里奈。

两人:“……”

几秒后,戚砚揉着眉心,道:“综合考虑,还是有其他因素会影响结果。”

“嗯,毕竟不只有参考员这一种可能性。”秦墨看见榜首后,也是脑子疼。

“比如像你这样的,也说不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打算保留可能性,在这里好好翻腾下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