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想起了他写的《大风歌》,询问萧何张良能不能用。

二人纷纷表示:太短,陛下再多写两句,就保持这个水平。

刘邦:……你在难为我。

算了,专业的事情还是让专业的人来吧,他别挣扎了。

不过又很不甘心,于是决定让人根据他的大风歌改一改,这样国歌就算也有他的一半了。

嘿嘿。

明太祖位面。

朱元璋想起了……

对不起,朱元璋文化水平不够,写的歌不能用。

朱元璋裂开了:

“他们都有歌,就咱得现场写。”

朱标立刻把文化程度很高的弟弟朱推了出来。

“让五弟来写吧,他文采不错。”

朱:???

大哥,你怎么这样害我?老爹万一非要我写的和其他人的一样优秀,我写不出来怎么办?

朱标用眼神示意弟弟差不多就可以了,反正父皇文化水平不高,分不太出来差距。

朱放心了。

汉献帝位面。

曹操发出了十分心动的声音:

“本司空写的《观沧海》如何?”

这首是他写的作品里最气势磅礴的赋之一了,他觉得挺合适的。

荀:……

所以现在是装都不装了是吗?还没建国称帝呢,就开始考虑国歌了?

荀叹气,他现在思想很纠结。

一边想忠于汉室,一边又觉得汉室无法拯救黎民百姓。汉室和黎民,到底应该选谁呢?

没有看过司马懿那次采访的话,他可能会选汉室,也可能不会。但,想到百多年后的那些无辜黎民,荀暗暗下定了决心。

于是他开口道:

“可以配上激昂一些的乐曲,更能振奋人心。”

众人齐齐惊讶地看过来,不敢相信这是荀文若会说的话。

荀:……倒也不必如此反应过激。

曹操哈哈一笑:

“文若这是想通了?不如你来帮我一起想想怎么作曲?”

这个时代的文人都很全能,作曲自然也能涉猎一二。

荀木着脸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