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页

程叙言他们三人当时正在吟诗作对,听见有人找他们,程叙言还有些懵。直到看到易全山和易知礼他才明了。

程叙言把人迎进屋:“怎么出这么多汗,快进来歇歇。”他猜到这两人九成九是走路过来。

易全山率先看向程偃,试探唤:“偃兄弟?”

程偃莞尔。

易全山顿时就有数了,他把手里的点心递过去:“一…一点心意,你别嫌弃。”

那油纸包用彩绳束着,上面有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

程偃接过,笑着道谢。

程叙言给易家父子倒水,易知礼也不知是热的还是不好意思,脸通红:“谢谢叙言哥。”

小小的禅房一时进了好几个人,便显的得挤了。裴让收回目光,觉得易家父子很有意思。

因着这一出,程叙言他们当日要走,裴让送他们时对程叙言道:“童生之后常有文会,跟之前咱们登门讨教不一样。”

山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程叙言鬓边的发也随风而动,他点点头:“我省得。”

裴让转身往回走,同时挥了挥手。

程偃笑道:“裴小公子也是个妙人。”

第36章 文会

雨后清晨总是比平日沁人心脾, 院子里的叶片上滑过湿漉漉的痕迹,在叶角汇成一颗晶莹的水珠,当自身重量达到极限时水珠便从叶间坠落,独留叶片轻晃摆动。

程偃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指尖湿润。

“这晨珠砸的真准。”程叙言调侃道。

程偃转身笑道:“那你以晨珠为诗题, 作诗一首。”

程叙言:………

程叙言委婉提醒:“爹, 我们还没吃早饭。”

端着粥从小厨房走出来的易全山也顺势附和:“是啊偃兄弟, 饿着肚子可不行。”

程偃挑眉,程叙言一把拉住他往屋里去。

三日后,程叙言主动给县城几位童生递拜贴,与人拉近关系后顺势进入文会。

读书人之间话说的含蓄, 大部分人语速很慢, 一来是营造书生不疾不徐从容不迫的形象, 二来担心祸从口出, 亦或是为日后留下把柄,所以开口前总会在心中来回思量打好腹稿。

这是十分费精力的事,因为精神高度集中。像那种比较莽撞的人当然有, 不过在文会闹过一次就被踹出局了。除非对方背景或实力有一样远超同龄人,就可以打破这种默认的规则。

程叙言现在还没遇见过这种人。裴让的祖父为举人,大伯父为地方官,按理来说裴让的背景在县城也够看了, 可惜有个死命拖后腿的爹, 所以裴让跟其他读书人相交, 多半时候也退让。

程叙言现在对外的形象:温和谦逊,十分符合大众对传统书生的印象。事实证明这种形象很吃的开。但偶尔有点副作用, 他家境平平, 这种“对外性子”容易被人当软柿子。

不过顶多被内涵两句, 程叙言当耳旁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