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页

邺沛茗眨了眨眼,笑道:“知我者,沅岚也!”

第75章 汀州

定安九年八月下旬,越王奉命率领三万兵马前往汀州平叛, 他被朝廷任命为平边大元帅, 邺沛茗为行军元帅、齐仲为行军副元帅, 率领三万兵马协同作战, 并于九月行军至杂罗休整兵马。

江南东道的东北边浙西大都督寿王和浙东都督关英达正打得激烈, 不过关英达采取“虚耗”的方式,每一次小规模地发兵突袭寿王治州虚弱处, 使寿王的兵马疲于奔波,而他则收兵休整。

“……果然如此。”越王盯着斥候传回来的文书, 喃喃道。

“王爷所言何意?”众人问道。

“如邺卿所言, 贼军七月已攻下宣州,而关英达一直虚耗着寿王兄, 令寿王兄无暇应付贼军。而宣州恰巧又是浙西粮仓中较大的囤积地,贼军占下宣州后,运送往中原的粮草便会减少。如此一来中原的兵马粮草不继, 贼军便占了优势。”

“那寿王应集中兵力将宣州夺回才是,为何还要与关英达纠缠?”

“你们应该知道, 浙西各州府, 都是繁荣之地,朝廷的粮草、锦缎玉帛半数出于那儿, 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不管是哪一处被贼军控制,对朝廷而言都是一次灾祸,所以那等要地才会由寿王兄镇守。为了避免失去更多的地方,寿王兄放弃了一个宣州。”越王说到这里是十分羡慕嫉妒的。

虽同为先帝之子, 可寿王却和孚帝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便能得到那等土壤肥沃、繁荣富庶的封地;而他在山岭多、人又少,并不富庶的岭南道,还得受盘踞在此数百年的氏族豪绅左右。若非这些氏族并不像中原地区的氏族般善用权术,他估计到老也不一定能有如此雄风。

“传令下去,命将士好好休息,明日一早拔营急行军,一鼓作气拿下叛贼罗建安,平定叛乱!”越王眼神一冷,下令道。

而在越王下令之前,作为行军元帅的邺沛茗便已经领着一万兵马作为前锋出发了。据安排,邺沛茗统帅前军进行冲锋,而越王坐镇中军,一方面是能及时给予前军支援,另一方面又能确保不会有叛军绕后夹击。急行军的话,不出一日,中军便能赶上前军,也不担心距离拉得太远而无力援助。

“宋军使,这五百人可够了?”韦叔瑜问道。

作为被邺沛茗安排进来的人,虽说只是一个率领一百骑兵的军使,可是好不容易才爬上这样高的位置的一些人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的。

韦叔瑜作为行军参谋,为了军队的利益着想,也避免令将士们出现隔阂,他需要确保万无一失。而宋庆柏能立功最好,若是失败了,定有人要嘲笑他了,同时也会令军中损失几百名精锐。

“够了!”宋庆柏坚定道。他虽然高,但是长得并不比韦叔瑜雄壮,甚至有些柔美,众人一见到他,甚至有些难以想象这样的人是怎么被邺沛茗从千百的壮丁中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