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页

老杭同志拿出纸递给张部连连道歉,恶狠狠瞪了儿子一眼。

何洲却一脸古怪:“你和唐隽比锻炼?没看出来啊?唐隽体能这么好?”

唐隽淡然地说:“我帮他数着,破了自己记录就行。”

“什么记录?”

“俯卧撑一口气做个一两千来个什么的……”

“咳!”杭峰要不是得了老杭同志的教训,怕不得也要一口水喷到对面去。

他看唐隽:什么啊?你还数了的?

唐隽看他:非常模糊,但大概估算的出来。

他再看唐隽:估算错了,绝对不止两千!

唐隽再看他:两千够了,再多就会坏掉。

他最后看唐隽:不舒服吗?你要说啊!

唐隽最后看他:没有啦,很舒服,非常好~

老杭同志拿着纸巾手在颤抖,手背上的青筋狰狞浮现。

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

当然,杭峰调整时差的办法,别人是学不来的,所以杭峰在两天的适应时间里,成功比大部分人“走”了更远的路。

这种高适应度,到了赛场上,就显得非常优秀。

第一天预赛的时候,杭峰以996分和995分的好成绩,拿下了预赛的第二名,仅以002分输给本尼·马龙。

本尼·马龙作为去年常规赛场上,升起的那颗最为耀眼的星星,自然“刷满”了该项目裁判的好感度。

甚至这里有相当一部分裁判,在去年的时候,就笃定了今年的奥运冠军大概率会落在本尼·马龙的身上。

这也是杭峰期待一场“乱风浪”的原因。

他的名气更多还是在极限运动的赛场,如果不是简成立了“世极会”,可以说极限赛场的裁判都“爱死他”了。

即便是现在“世极会”和“资本”的拉扯依旧紧张,但在赛场上,哪怕各有立场的裁判,对他也多有爱惜之心。

这种区别对待,大概就类似于“极限运动亲儿子”和“常规赛场干儿子”的差别。

因而当杭峰来到常规赛场后,这里大部分的裁判的心里,都会先将他归类为“极限运动员”,然后才是“运动员代表”。

即便在反复强调公平的、由奥委会监督的赛场,这种细微的差距依旧会影响到他们给杭峰的打分。

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