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页

到现在,他的后背都残留着不久前大回转过圆形山石时,那后背几乎被剐蹭到的微妙触感。

再快,做不到了。

至少这场比赛已经做不到了。

他感应了一下现在的速度,超过30迈,接近35迈的速度,已经是这个赛段接近极限的速度。

吃了路线难度相对较高的亏,自己每小时的时速,应该比克莱·米尔慢上一点点。

想要在冲上巨石前超过对方根本不可能。

杭峰不再纠结,果断的控制滑板往右边滑了过去。

他换赛道了。

在被克莱·米尔抢占了路线后,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线。

临时换路线并不是很提倡的一件事,而且换赛道也会影响最终的成绩。

笔直滑下和斜线滑下肯定不一样。

只是杭峰不想跟在别人后面。

这或许是他的一个小毛病吧。

在连续的比赛胜利后,他已经无法接受自己跟在别人后面滑的情形出现。

这和是不是“耻辱”没有关系,而是难受。

束手束脚,所有的技巧都被前面的人限制,本该加速的地方,却因为前面的人减速而被迫减速,就会陷入各种被动当中。

一如u型池,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后续一定会崩溃,无法做出理想的技巧动作。

深擅赛道连贯性的杭峰在好不容易找到感觉后,情愿换一条路线,也不会再滑在对方的后面。

于是,在无人机的镜头里。

从高空俯瞰的视角,这一组滑在前面的两名选手,赫然在雪地上交织出了一个“x”的形状。

杭峰去了右边。

克莱·米尔去了左边。

这个赛场上的两个王者,像是提前来了一次交锋,刀剑碰撞之后又迅速地分开。

或许是克莱·米尔率胜一筹。

但是考虑到杭峰在选道上的吃亏,显然杭峰的表现更好。

两人一前一后地冲向路线前方的障碍。

克莱·米尔滑在巨石上,板底与巨石发出“沙沙”的摩擦声,动用全身的力量控制板的方向,往着正确的方向滑去。

杭峰在巨石之下,幽灵般穿梭在狭窄的赛道中,前方出现一片嶙峋如刀锋朝天般的障碍,他将身体压低,蓄势待发。

克莱·米尔看见了巨石的边际,前方的一块巨石正对他板头所在的方向。

正确的路线。

他将身体往下压去。

杭峰还记得自己在资格赛上吃的亏,这一次同样不会降低自己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