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适当的紧张,又不是特别紧张。

整体来说, 杭峰觉得自己状态不错,他甚至还有点兴奋。

周教练指点完也没有走远, 王会长把杭峰暂时托付给他,再说现在华国男队就这一根独苗了,他也责无旁贷。

想着自己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说到的,偷偷地观察杭峰。

就这么看了一会儿, 不得不说, 这小孩儿好稳。

他也算是个资深老教练了,能在国家极限队任职,前面加个“国家”两个字的单位, 能是一般单位吗?

他也是国家滑雪队出来的教练,这几年还出国学习了五六次,当了二十七年的滑雪教练,带过的运动员没有五百也有三百。

但杭峰给自己感觉就是不太一样。

有点像国家队员,比赛经验很丰富的那种选手,赛前赛后的状态很稳,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像赛场上的“老油条”,打比赛就跟回家似的,稳如老狗。

可是这样的国家队员也有问题,就是兴奋度不够。

打小比赛是下楼溜达,打大比赛是去公园溜达,而且都有点过于自我,更依赖于自己的经验,不爱听教练的话。

又有点像国家极限队的队员,都很年轻,而且天生有着热爱冒险,锐意进取的精神,很有活力,教练说的话基本都能听,也努力去做。

可惜,国家极限队的队员也因为比赛经验不足,还有一些技巧实力上的不足,到了赛场上很容易乱。

有时候明明交代好要滑这个道,必须从这个山石的左面绕过去,结果到了赛场上左右就不分了。

一做错就慌,一慌就乱,问他比赛比了什么,一问三不知。

一个太老道,一个太青涩。

周教练在两个极端的环境里都当过教练,却还是第一次遇见杭峰这种处在一个中间的,恰到好处位置上的运动员。

有年轻人的锐意进取,也有老选手的稳重,看的出来他现在很兴奋,但却又能够静下心来在脑内复盘。

说起“脑内复盘”,可不是一般队员能够做的。

很多运动员就像是养成了习惯一样,他们只会依赖教练帮他们复盘分析,而做不到自我积累经验。

只能说这孩子被教的太好了,他的家人,他的启蒙教练给了他最正确的指点,养成了这样优秀的习惯。

是最宝贵的财富。

总决赛和半决赛中间差了40分钟左右的时间。

男子组决赛作为压轴大赛,会在下午的三点十分举行。

这期间,会有败者组5~8名的比赛,也会有女子组的总决赛。

时间很充足。

杭峰脑内复盘了几遍,把上一场的比赛得失自我总结一遍,确认差不多后,才重新睁开眼睛和身边的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