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但最终效果并没有杭玥想象的那么好。

毕竟跨项了。

“运动明星”之所以是“运动明星”,不仅仅是他们的成绩好,关键他们有自己的个人魅力,他们的粉丝相对比较铁,即便给偶像面子去看了小弟弟的视频,然而看懂后贡献几个赞就溜回去了。

两人加一起的一波能有3、40万的流量,对于进入下一级流量池,翻了倍,近2000万的流量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想要视频爆火没有那么容易,一个爆火的短视频够一些网红吃十年,在运营团队的精心推送下,维持热度就已经很难了。

所以说影视行业的一句话,换在这里也是实用的,“小红靠捧,大红靠命”。

杭玥能够做到的,再加上杭峰的实力,能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极限。

盯着数据看的杭玥急的嘴上起泡。

那些流量还在以一种人力无法干涉的速度,缓慢扩散,不疾不徐的,有那么一小段时间似乎都停滞了似的。

终于,这个视频还是“淌”向了他应该去的方向。

极限运动圈。

先是喜欢极限运动的圈里人,收藏点赞转发了杭峰的视频,并且表示:【啊啊啊!是我眼花了吗?他540转体没抓板!?我靠靠靠!!牛批了!!】

极限圈子的人关注点总是那么猎奇。

其他人都只看杭峰做的帅不帅,看他做没做高难度动作,比如空中转了几周,抓板的姿势帅不帅。

杭峰也算是在网上小小地火了一把,上千万的浏览量,硬是没人把关注点放在他没抓板空中转体这个角度上。

简直视角清奇。

终于,这个视频最大的闪光点,在极限运动的圈子里被发掘了!!!

【牛批了,怎么做到的?540竟然真没抓板。】

【豫姐:真的吗?我不信。】

【这不科学!后期p的吧?】

【牛顿表示这不归我管,归我弟弟牛x管。】

众所周知,华国滑板运动起步比较晚,而且专业竞技性很浓,就像林锐佳他就是针对奥运会培养出的“人间兵器”,将奥运会规则研究的透透的,拿分动作毫不手软,不拿分的动作就碰都不碰。

国际奥委会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安全,会有些禁止动作,就比如大u池的脱板动作就是禁止动作。

关键滑板不是滑雪板,脚上没有固定装置啊,就算专业人士也不能保证能带着板一起转体,你身体听话,滑板能听话吗?板掉了还不是要结束比赛。

再说,玩滑板也是滑板大u池的一个核心拿分点。

国内的大u池滑板选手,自然也就不会去刻意练不抓板的技巧,就算练成了裁判也不会更多分,纯属吃多了撑的!

这样一来,奥运选手和极限运动员的区别就出来了。

极限运动员就没有这个规矩,怎么绚丽怎么来,什么更作死就更要去做什么!

翻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