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两人沉默片刻,项欣抓起桌上的天平和草稿道:“我去向协会提交成果,会用你的名字的。”

经过刚才一打岔,程晋州的思乡之情顿减,有些不愿意的喊道:“暂时先不要找协会……”

行动派的项欣骑着马早就无影无踪了。

好半天,被爆炸惊吓后的侍砚才跑上前来,小心翼翼的道:“三哥儿,回去看看吧?”

“恩,你让人准备一批老爹考校的东西,内容要精不要多,这些今天晚上就要。”程晋州摸着下巴开始布置道:“另外再叫人准备一些乡试应考的书,这个内容就可以宽泛一些,还要准备些历年的文章等等。”

“是。”侍砚答应的愁眉苦脸,这些在市井上虽有出售,但想要找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第四十五章 抄录

程允安知府直到下衙,才坐着摇摇晃晃的轿子回了家。他是个很自律的人,虽然施政能力一般,但却总会按时点卯上下班,哪怕是清茶一杯度日,也不会随意旷工——正是大夏朝对贵族官员们的唯一要求。

待他到家的时候,程晋州已经忙忙碌碌的开始了抄写工作。

作为一个好逸恶劳的标准青年典范,抄书对程晋州从来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放在个勤快人身上,为了保存一点点秘密,他们兴许会事必躬亲,绝不假手于人,可放在程晋州身上,不能假手于人,真真是一件难过到极点的事情。因此他宁愿招来五六个人,用读的方式把书拆的好像密码本。

然而你,现在要将各种书抄写在戒子中,却是断断不能找人帮忙的,坐在椅子上,眼见着成箱的《乡试录》,程晋州的痛苦的一望可知。

大夏朝的科举规矩,与中国古代相差仿佛,每年乡试结束,各州府都会拿出经费,派员刊刻《乡试录》,包含本地所有秀才的应试文章,既有弘扬文章之意,也有以示公正的作用,其中的内容虽有良莠不齐的可能,但总体而言,均在标准之上。

不过,书是刻印了出来,怎么用,又是各人有个人的想法了。

在中国科举史上,就不止一次的出现过抄袭《乡试录》的情况,更曾有全文一字不漏撰写于上并获解元,因而闹至沸沸扬扬之案例。历朝历代对此虽有防范,却也难以革除其中情陋。全国数十省,每州每年数百秀才,如此数十年下来,乡试录中的文章多至十万百万,再加上其他各科考生,又有哪个考官能将其中的文章全部看完。生员们背诵其中的篇章,重新组合使用,就更难被发现了。

大夏朝的情况也是这般,但程晋州更懒的地方在于,他连背诵都懒得做,科举考试的范围依旧广泛,少说也得默下上百篇文章才算是基本有点准备,默下千儿八百篇的童生也不值得炫耀,这也算是考生们寒窗十年的一大项头脑支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