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的士兵们都远远的躲开巫师般的黄宣和康马斯,对三个人的要求反而履行的更好。

意大利的路况很好,罗马人建设的道路同样给了迦太基人方便,收缩兵力准备大战的罗马军队没有能够影响汉尼拔的行军速度,他们甚至不清楚汉尼拔的主力位置,这样过了10天,黄宣就已经看到了传说中的坎尼。

一个小的城市,或许有8000名士兵,或许是5000人,但比起汉尼拔军,他们的抵抗极其微弱,实际上,大多数人都逃跑了——并不是每个罗马士兵都是勇敢者,就像并不是每个美国人都是自由民主的公民一样。

第二天,汉尼拔就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走进了坎尼城堡。

第四百四十五章 第一位面(8)

罗马人的反应很慢,独裁官费边的下台,让他们的内部权利斗争达到了白热化。汉尼拔也趁此机会,让部队在坎尼好好的休整了一番,并对周围的地势进行了熟悉。

黄宣在等待会战开始前,则无聊的阅读一些关于这个时期罗马的内容。

不少书上会这样说:罗马元老院认为,罗马应该“堂堂正正”的击败汉尼拔。

黄宣看到这里马上嗤之以鼻,选举政治的典型征兆,堂堂正正的击败,自然是一种宣传,可以是对民众的宣传,也可以是对同盟的宣传,但因此压上罗马的全部军队,总数8万人,罗马历史上数量最多的征召,就显得太过愚蠢。如果不是政治色彩如此浓郁,第二次布匿战争本不用打的如此辛苦的。

不过,黄宣对于这个8万人的数字也是大为赞叹,谁说古代欧洲的战争人数少了。

当时中国,动辄可以出动三四十万的军队,可以说是举国之兵,例如他最熟悉的长平之战,秦国几乎动员了全国所有15岁到60岁的男人,也许有百万之众,但如果细细对比双方的兵员,就可以发现,双方是如此的不同。

罗马是把人按照财产分等级的,最富裕的第一等人可以出骑兵,第二等往下就只能当重步兵,然后是轻步兵,但不管怎么样,除非要亡国灭种了,没有财产的人想要当兵,没门,仅这一点就与中国大不一样。

此外,秦国有军队百万,赵国也有军队百万,而罗马呢,狭义的罗马,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城市。公元前260年,罗马还是一个共和国,不是帝国,而整个罗马同盟的组成,是按照一个罗马军团,一个同盟军团的进行军事动员的——当然,这也是因为罗马共和国的体制,让他不能进行充分的动员,否则,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百万大战,远不用等待那么久。

黄宣始终没有给康马斯先生完整的资料,后者也仿佛不感兴趣的样子,洛林更是沉迷在麻将上不能自拔……

不过,康马斯先生显然也有自己的手段。

旅行者们不会记住所有位面的历史,但各学院也有他们的方法,人类的历史总是有迹可寻的,原始人会去寒冷的地区生活,但他们不会去寒冷的要死的冰川带生活,罗马人也许会胜利,也许会失败,但他们总是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