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宣扬着头向外边看去,这里离底特律市郊还有一段距离,开车送他来的黑人小伙为此多收了他10个美分,除了眼前显眼的大门外,能够进入福特工厂的地方并不多。

黄宣觉得还能再等等。他观察着周围虽然穿着整齐,但明显生活质量不高的美国人们。如果让21世纪的美国人选择,1931年一定是一个比1943年还要痛苦的年代,在这个安全的大洲上,人们对于贫穷的恐惧远高于纳粹。

“hi,小子。”拉美大叔举起大掌,拍拍一个人阅读资料的黄宣,道:“他们需要两个司机,这可很少有呢,别浪费了。”

黄宣无可无不可的将视线从能量屏中收了回来,招工的仍是那名棕色外套男,黄宣拉住衣角的密织金属,走了进去。

几乎有三百人在竞争这两个岗位,几个身强力壮的大个子跃跃欲试,其他人也不甘落后的跟了上去。

“我们需要两个人,每天开这两辆车从绿村到这里,要自己装卸货物,……”那主管自说自话,其他人则听的很认真,他一说完,就有人大喊道:“我开了20年的车,就算是送硝酸甘油也没有问题。”

“那你怎么不去送。”一片立刻有人反驳,黄宣则向旁边打量着四周。

这里属于rouge的外围,员工的出入通道在一公里外,黄宣的面前是一排高大的平房,与东区的破败不同,刚刚新建的rouge厂区崭新而现代,虽然没有明亮的玻璃结构,纯机械的巨大设备还是体现了力量。

就在求职者们争执不下的时候,几个穿着老式西服的白人走了过来,外套男立刻走了上去,大着嗓门笑道:“托马斯先生,您需要什么?”

“几个作图工,还有能看懂图纸的熟练工人。”托马斯向着诸人看了一圈,明显注意到了黄宣,在一群30余岁的野蛮人中,夹着一个细皮嫩肉的黄皮肤家伙,自然是吸引眼球。

棕外套答应了下来,令眼前的百余人留在这里,自己出门去喊话。福特时代,每年需要招募35万人,才能维持5万名工人的需求,换句话说,福特工厂每年有70%的工人离职。而其他工厂的情况也很相似,这才是福特施行5美元制的主要原因。虽然如此,工人的更替依然频繁,招募熟练工人的花费也远要比训练新的学徒工来的低廉。

“菲律宾人?”托马斯没什么事干,走到黄宣附近,问了一句。

“差不多吧。”黄宣没有和人讨论国籍的兴趣。

没有得到预料中的回答,托马斯吹了声口哨,对着身旁穿着黑西装的同僚道:“现在的偷渡犯越来越多了,真是让人恶心。”

对方耸了耸肩,黄宣则挑了下眉毛,并没有理会这个可能中的种族主义者,这种动物到处都是,没时间和他们玩。

却是另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家伙猥琐的笑笑,道:“我打赌他需要工作,看起来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