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页

翌日。

陈易开始寻找江宁本地的宗教。没有梵蒂冈教宗大人如此强力的存在,想让银森勇晋级神术骑士可需要一个大的庙宇。

银森勇本人则随着早就做好了准备的两家基金会,开始绕着江宁城瞎转。

中国的基金会都是半官方的,这不仅仅是说它的管理者可能是有国家编制的,还代表着它的资金来源可能是官方的——不一定来自国家拨款,事实上,中国的基金会通常都是有自己的资产的,同时国家或地方性的强制募捐是经常性的。例如红十字会之类的有世界性名称,但实际上是独立于其的中国式机构,还拥有采血之类的资格,无论是赚取差价还是用于广告,都足以支付其支出。

就某种程度上来讲,慈善机构的收入足够支出就行了,不论中国还是美国,基金会自己花掉90%乃至98%的钱都是很自然的事,谁忍得住呢。

方曼怡控制的基金会同样消耗60%以上的资金用于自身的支出,其中主要来自于臃肿的人员结构,这是她无法改革的情况,因为这些领工资的人并非是毫无缘由的凭空出现的,也绝不是来自正当的招聘,他们通常都是交换条件——如果基金会想从某个组织手上拿到钱,不一定是他们给的,兴许只是要通过他们的审批,那基金会就必须帮他们解决几个人的工作问题。而从基金会的员工们的角度考虑,他们也并没有贪污腐败。作为一项工作而不是付出,他们希望得到相当于普通公务员的工资,相当于央企的奖金,如果出差或加班的话,希望得到国家规定的三倍工资,哪怕这段时间是在酒店吃饭开舞会也不例外——其实若是吃饭开舞会的话,他们通常还会抢着买单,把钱给谁都是给,何必小气呢。

陈易并不准备改革这样的机构,只要不是自己掏钱,他们的贪腐就是国家的事儿。

现在的重点是,基金会的钱给谁都是给,若是能通过银森勇来给的话,“怜悯”兴许就是一个好信仰了。

……

第四百零七章 剃头士(1)

银森勇首先来到的就是武新县。

陪同他的是中国江宁扶贫基金会的管理者奚昌。陈易告诉他民政部有一笔7000万的非指定性资金,哪家基金会效率高就发给谁,奚昌相信陈易,因为决定哪家基金会效率高的人是民政部的李副部长,乃是陈仲国老爷子战友的儿子,烈士之后,因陈仲国而一路提携而来,方曼怡参与的数家基金都借了他的光。

由于银森勇受到80公里半径光幕的限制,因此下了高速公路之后,奚昌就带着他去了距离最近的矿工聚集区,并对他说:“做矿工的都很辛苦,下矿又累又危险不说,工资也低。这几家矿工算是好的了,结了婚有了孩子,但赚的钱也就刚刚够花销,稍有点头疼脑热的,就只能熬过去……唉……”

武新县民政局的局长也在旁边,习惯性的说:“我们尽量解决矿工的困难,但您知道,最近武新县的许多金矿都停工了,不上工就没有钱,这一点我们是不好和那些老板说的。”

银森勇仰首望着矿工们住的破烂的窝棚,这是由木头和电线杆搭建的临时房子,里面黑洞洞的没有窗户,一盏微弱的电灯闪烁着,照亮了不足2米高的房顶。

他的眼神专注而仔细,充满了思索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