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赵禹听到这话,急忙命人将殷天正请进来,心下却有些疑惑。他离开滁州时,曾经交待殷天正前往江宁筹备讲武堂并武试之事。然而再回来后,在江宁却没有见到殷天正,且也未有人汇报武试的情况。

殷天正进门来,先拱手道:“教主临行前嘱托,老夫却不能处理得周详,还望总管见谅。”

赵禹见殷天正虽是请罪,神色之间却并不凝重,料想不是坏事,便起身道:“鹰王的本领,我还是信得过的。区区讲武堂武试,倒也不足令鹰王一筹莫展,应是另有意外发生,才耽误了鹰王。不知是什么原因,鹰王不妨讲出来大家参详一番。”

殷天正听到这话后颇觉受用,点头道:“讲武堂选址建造已经开始,便连课业章程也已经确定下来。只是武试这一件事,突然生出一些意外,不得不暂且押后。”

他顿了一顿,也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我正在江宁筹备此事时,忽得滁州传信道,有许多江湖朋友听闻咱们要举办武试的风声,从各处赶来滁州,想要参加。只是在听到咱们武试只遴选教中勇士之后,这些江湖朋友纷纷心生不满,讲到教主举办讲武堂武试,自要选取天下英才,若只局限于明教一派,未免太过狭隘,阻塞了旁人效忠的热忱之心。”

“滁州声势正隆,天下人有眼皆见,一些江湖朋友生出效忠的心思,却也不足为奇。我权衡一番,觉得此事既然已经宣扬出去,若再依计划行事却不理会旁人诉求,未免不美,有悖于教主筹划此事的初衷。因此我便自作主张,延后此事,留待教主返回后再行商议。”

说完之后,殷天正便坐在赵禹对面,等候他的答复。

赵禹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神色间也隐现喜色,回答道:“鹰王这般做,是老成持重之举,当真算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咱们先前那个计划,只是忧虑未必能够得到江湖同道的认可,方才做得保守一些。但既然此事已经足以令得他们动心,便将他们放进来也未尝不可。既然如此,索性不妨将事情做得再大一些。左右讲武堂建造尚需要一些时间,集庆不日也要拿下,便趁着这个空闲,将此事用心经营一番,让更多江湖朋友闻风而来,做成一件难得的武林盛事。只是如此一来,鹰王便要越发忙碌起来了。”

殷天正听到这话,脸上也流露出喜色,摆手道:“不妨事,不妨事。人若老了,最忌讳被旁人说碍手碍脚再不堪用,如今尚有用得上这一把老骨头的机会,我怎么会觉得累!况且,过往咱们明教人人喊打的局面,如今却能吸引武林人士闻风来投。如此意气风发,我尚有幸亲自见证,便再劳累几倍,也是心甘情愿!”

“如此,便有劳鹰王了。”

赵禹又说道:“恰好我也有事情要与杨左使等教中老人商议一下,鹰王来得正巧,咱们这便一道过去吧。”

第292章 微言大义新教典

杨逍近来可说是忙得脚不沾地,明王法会那里有五散人帮手,尚能抽身出来,可是释经局里的事情,却是最耗精力。不只要将光明顶上带来的诸多典籍加以整理,新教义经典的编撰更要斟字酌句,一点偏颇都不能有。而且,与他搭档的朱升老大人年事已高,精力未免不济,杨逍更自觉承担了绝大多数事情,益发没有空闲时间,便连回家休息的时间都绝少。

编写经籍,是要流传后世,可称得上千秋万代的大事情。赵禹将如此紧要之事托付给杨逍,他自不敢有一丝懈怠之处,将近一个月劳心劳力下来,饶是杨逍武功精深,精力之旺盛,也颇觉心力交猝,形容枯槁。原本只是两鬓斑白,而今满头发丝皆变得灰白起来。

这一日,杨逍心系已经数日没有回家,女儿杨不悔几次派人来催他,要他一定要抽时间回家一次。因此,早早地将手头事情首尾后,对释经局下属交待几声,便乘坐马车往家中赶去。倒不是杨逍要学着养尊处优,而是委实没了精力安步当车,况且,经义当中还有几个困扰许久的问题,他也要趁着在马车上这段时间梳理一番。

车夫对杨逍的习惯颇为了解,同是明教出身,对杨逍这个教中大人物更是发自肺腑的尊敬,一路上只选偏僻幽静的道路行走,宁肯多绕一些道路,也要给杨左使腾出一个难得的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