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虽然没有全部听清,还是非常愤怒,他急于找回场子:“李素既然说他早有恤士之心,为何来荆州六七日,不接见流亡北士、听取民意!
颍川赵伯然、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皆荆襄名士,他们这些天心灰意冷欲移居回乡,贤达流失至此,李素视而不见,不纳求见,隔绝内外,非欲排除异己、培植亲信谄谀之辈而何?”
祢衡这话已经是最后的挣扎,他的说辞里也涉及到一个点,那就是李素这些天为了避嫌,确实不接见任何没有官职的士子,也不听取民间意见。
但他这么做的本意,其实是防止“主考官或者科举主持者,对某些人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李素这是为了考试的公平性,他不想把考试弄成唐朝那种“考前先写诗投‘行卷’给主考官,展示文才换取好印象”的样子。
没想到此刻倒是被祢衡歪曲利用了。
对于这个问题,张松自然也知道如何义正词严地帮李素辟谣。
不过,还没等张松开口呢,围观群众人群里已经先有人跳出来喷祢衡了:“祢正平你瞎说什么!你哪只眼看到我要乔迁回乡了!”
人群顿时哄然大笑,原来,正是刚才祢衡提到的那几个“北方名士”代表中的石韬,直接出言辟谣,表示他根本没想过移居。
你丫的祢衡已经上了黑名单,可别连累咱,既然李司空肯开考试,咱还指望做官呢!
祢衡一听背后吃瓜群众们公然背叛,差点儿气得眼前一黑、一口老血好悬没缓过来。
第648章 来人呐!伺候祢公子考试!
围观群众们既然确认李素是真的在祢衡闹事之前,就已经在那儿用心增补科举新政、平衡本地人和沦陷区士人的科举权益。
司空大人日理万机,还如此用心试图既不伤害“益人治益、荆人治荆”的既有格局,确保政府公信言出必践,同时也给沦陷区士人适当的上升通道,大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所以祢衡的支持者们也就打算先散了、多观望一阵子。围观群众看了一会儿张松让人临时张贴的榜文,就回家慢慢等消息。这种时候再当出头鸟跟当局跳,是非常不明智的。
祢衡急切之间,听被他提到的反面案例“颍川石广元”居然从人堆里跳出来反驳他、说自己没打算乔迁回老家,祢衡急怒之余,为了挽回面子,自然要硬扛着跟石韬质证:
“无胆懦夫!李素刚露出一点给你们好处的暗示,你们就急着趋炎附势表忠心,如此卑劣小人也配称得上名士?当初我以为你是名士,真是瞎了眼了!这等禄蠹与当年阿附十常侍求官的阉党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