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庸位于汉水南侧支流堵水上,水路要到上庸,得从相当于后世十堰丹江口一带绕一个大圈子进堵水。因为整个上庸之地都是在秦岭南北两道山梁之间,地形崎岖,只能沿着河走,想翻山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房陵更是位于再下游的支流筑水北岸,一样得绕水路才能到。

偏偏筑水汇入汉水的河口位于筑阳县,那是荆州襄阳郡下属的县,距离襄阳只有一百里地,中间只隔了山都、邓县两个县。

李素不希望汉水道太过畅通,最好是保持“我说他畅通就畅通,而别人从这儿进来时,我想说他不畅通又能不畅通”,这样朝廷的诏命要入川,就更加节奏可控了,乖乖走陈仓道吧。

而理由也是很充分的:我原先不知道房陵那边有张鲁的信徒翻山过去控制了嘛,也不知道他们会翻山回到汉水边堵截通往丹江口之路。

如果朝廷觉得这点纤芥之疾需要彻底肃清,那也容易:给刘备正式授权带兵路过荆州的襄阳郡,刘备保证瞬间秒了房陵这个县的张鲁余孽。

朝廷真要走了这步臭棋,估计将来蒯越蔡瑁那些人都得睡不着觉。

反正不管朝廷管不管这事儿,李素都是赚的,何乐而不为呢。

第182章 李中郎回京

在西城盘桓修整数日,充分掌握当地情况后,李素在申家人的带路下继续西行前往上庸。

说实话,这一带地区,他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走。亲自乘船经历过一遍,才知道路途的险恶——从西城顺流而下,只要一天时间,就能通过砀县抵达武当,足足六百里路程。

当然这不是直线距离,直线只有四百里,因为汉水是蜿蜒曲折的。

船速如此之快,可见汉水在秦岭中的落差之大,已经仅次于长江的三峡段,而远比刘备军之前征战时经历过的嘉陵江、宕渠更为湍急。

这就意味着船靠划桨或者风帆行驶,根本不可能逆流而上——难怪历史上诸葛亮死后,蒋琬当政时期,蒋琬提议变更北伐策略,改为集中兵力收复东三郡,却遭到朝野一片反对,而反对的理由也都很统一:

从汉中居高临下顺流冲击,拿下西城、上庸固然易如反掌。但拿下了也不过是得到一块“余赘之地”,没法反哺汉中地区的民力财力军力。

因为在上庸就算种出余粮、生产出多余的军需物资,你走汉水水路也运不回来啊。除非你有胆量直接再顺流而下攻下襄阳,否则只拿上庸就是浪费国力。而蒋琬时期蜀汉的国力明显是打不下襄阳也不可能守住襄阳,只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