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页

诸葛正阳年纪只比朱和墭小四岁,而且他一直都是朱和墭核心圈子里面的人物,在他老爹隐退之后,他就在左右丞相、两府军师这四个职位上来回打转,是朱和墭最信任的重臣。他当然知道朱和墭现在所谋的已经不是这辈子的事业了,而是在为百年之后的大明独霸世界谋划。

三分、平分,从来都不是朱和墭追求,朱和墭的目标一直都是大明主宰、独霸整个世界。因为他知道,大明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文明!

作为国家,大明不一定非得独霸世界,但作为文明……大明必须站在山巅!

“大哥,”诸葛正阳道,“这个世界就这么点大……而且咱们手里的份额在几十上百年中也不可能再扩大了,没有人去占地盘啊!如果咱们不带康麻子一起分,那么法兰克人的份额会不会增加?这些西洋人可都凶悍狡诈的紧,而且他们的人口也多,足足一个多亿呢!臣弟觉着,与其让西洋人多吞一点地盘,不如让康麻子的大蒙古参加进来三分世界!他多分一点,法兰克人就会少分一点。大蒙古既然不足为虑,那么法兰克就是我大明日后独霸世界路上的最后一关,所以咱们必须集中力量对付法兰克!”

朱和墭听了诸葛正阳的一番分析,连连点头,满脸的欣慰:“好,好……正阳,你不愧是小诸葛啊,诸葛叔父后继有人了,朕有你这样的兄弟扶持,也可高枕无忧了。”他顿了顿,又道,“正阳,我新大明的丁忧时日是可以灵活掌握的,而且你又是武资,本就不必守孝三年。我看下个月你就回来帮着朕吧……这次和法兰克、大蒙古的谈判,对我大明来说至关重要,你一定得和朕一起参与,一起为百年后的大明天朝布设一个霸业之局!”

第922章 瓜分世界,我们必须多分一点!

水轮轰隆隆的转动,驱动着三条载重两千石的客舟逆流西行,在苏州到镇江间的南运河水道上激起三道长长的白浪,象征统治法兰西——法兰克的波旁皇室的金色鸢尾花旗和象征大蒙古爱新觉罗皇室的黄龙旗,还有象征天主教的十字旗,就在夏风当中猎猎飘动。

运河两岸,则是一派前工业化时代的欣欣向荣。虽然大明朝如今的人口依旧不多,但是大蒙古、法兰克和罗马教廷的使团自上海登岸,然后沿吴淞江入江南运河西行的这一路,却是整个大明天朝最繁华,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水道两边,村庄市镇,星罗棋布,水车风车,鳞次栉比。而水道之上,东来西往的商船客舟更是成行成列,在最繁忙的地段,甚至都有了“堵船”现象出现了!而在运河上通行的船只,大多都是车船。也就是在船舷两侧或后方安装了水轮的木船。带动这些水轮的当然不是蒸汽机,而是人力——船工们蹬踩一种特制的脚踏车,将他们的气力通过齿轮、皮带、轴承传递到水轮上,然后转动水轮,推动客舟前行。

这种用水轮驱动的舟船其实不是什么新发明,在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宋朝,车船就已经非常普及了,当时的运河和大江大河里面到处都是车船,甚至大海里面还有车船逆风破浪而行。在车船流行的同时,当时的水车、风车运用的也极为普及,甚至还出现了水力大纺车和将水车、风车结合在一起的风力水车。而到了明代,由于蒙古征服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车船几乎消失不见,水车风车倒是传了下来。不过在明末乱世和明清更迭战争之后,风车也变得比较少见,只有用于灌溉的水车还随处可见。

但是到了现在,经过了大明复兴后二十多年的大发展,各种风力、水力、人力、畜力驱动的机械终于引来了一个大爆发的时代——毕竟现在的大明一方面人少地多,一方面工商业又在各种外需带动下发展迅速,自然出现了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投资机械设备当然就成了一桩有利可图的买卖。

而朱和墭的朝廷努力推动的新式教育,又培养出了大批掌握了不少数学、自然理学(物理)、自然法术(化学)知识的新式人才。在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山寨抄袭之下,大明的机械行算是撞上风口了,想要不飞上天都难!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大明就是一个站在工业化门槛上的天朝了!

大蒙古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索额图索中堂这时就坐在这条西行的车船顶部平台上,捧着个茶盏,打量着眼前这个让他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他的老朋友纳兰明珠就坐在他的身边,只是静静地瞧着索额图。

纳兰明珠现在和儿子纳兰性德一起住在南京,纳兰性德现在官拜鸿胪寺少卿,负责接待来访的法兰克、大蒙古、罗马教廷使团。他看见自己的老爹闲得发慌,又知道老爹和大蒙古的使臣索额图有旧,所以就派了个临时的差遣给老爹,让他一块儿去上海迎接三方使团。

纳兰明珠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的可再进个一步两步的,所以这一路都在努力和老兄弟索额图套进乎,两人的关系已经热络的不少,都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