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页

是牢牢掌控蒙古?还是……继续拥护你这个大清太上皇兼蒙古大汗的康熙爷?

底下人的心里都明镜儿似的,这个康熙皇帝嘴上说“罪己退位”,但实际却利用自己的蒙古汗位和北清皇权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现在是北清不能没有蒙古,而要控制蒙古又不能没有康熙汗……所以北清的新八旗和鲁勇就不得不支持康熙掌控蒙古。

这个“康熙——蒙古——北清”的连环套还真是挺高明的,一环套一环,牢牢地把新八旗、鲁勇和康麻子捆绑在了一起。

康熙的目光在底下那群又露出恭顺表情的大臣们脸上划过,心里面说不出的得意——这些人还不都是任凭自己拿捏得奴才?哪怕自己不是大清皇帝了拿捏他们也是小菜一碟!

不对,也有不是小菜的!

拥兵六万孔圣公就不是小菜,他还在哪儿春风满面的坐着,好像在看康熙的笑话似的。

“圣公弟弟。”

孔圣公笑着起身,冲康熙行了一个揖拜之礼,“太上皇有何吩咐?”

康熙笑道:“归化城这边毕竟不是久居之地……圣公觉得何处是我北清立足建都、休养生息的福地?”

这个问题问孔圣公还真是问着了。儒宗的几个大佬,除了留守山东的黄植生,其他人都跟着孔圣公。在往归化城撤退的途中,这些人就在商量何处可以建都——他们当时不确定康熙能生还,所以已经在做儒宗掌控大清的准备了,自然要考虑迁都的问题了。

“上策是迁兴庆府,中策是迁京兆府,下策是迁往盛京。”孔圣公马上就拿出了最符合儒宗利益的方案。

他说的兴庆府就是宁夏府,当年西夏定都在那里的时候,曾经用过兴庆府的名称。明朝的庆藩也封在那里,所以兴庆府城内有现成的王府可以使用。

兴庆府周遭的农业比较发达,拥有宁夏、灵州两大灌区,素有塞上江南之称,所以兴庆府的土地也足以养活二三十万大清国族。

而且,兴庆府还靠近河套草原,附近有阿拉善、鄂尔多斯、察哈尔三部蒙古人的牧地,其中察哈尔蒙古人在布尔尼跑路后再次变成了大清皇帝的直属蒙古。所以定都兴庆府也有利于大清朝廷控制一部分蒙古部落。

另外,兴庆府距离雪域、西域也比较近。现在控制雪域、西域的大喇嘛、和硕特蒙古、准格尔蒙古同大清朝廷的关系都很不错。清廷如果定都兴庆府也容易得到他们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