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页

虽然他心里盼着康熙学崇祯的,但面子上还是得装一个忠心耿耿的好弟弟的。

康熙看着自己的弟弟,似乎颇为感动,点点头道:“常宁,朕打算封你和圣公弟弟当我大清的议政王……朕如果真有不测,太子胤礽就拜托你们了!”

第642章 你们走,朕掩护!

“皇上,您可别说这样的话……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请收回成命!”

“皇上,大清不能没有您啊!”

“皇上……”

“皇兄,奴才常宁不当这个议政王!”

康熙的话一出口,原本站着的大臣们全都趴地上了,还哭着喊着让康熙收回成命。那个恭亲王常宁更是磕头如捣蒜,脑门都肿起一块了。只有一个有六万鲁勇撑腰的孔圣公还在那里安安稳稳坐着——有实力,想低调都不行啊!

看了看那几个跪着的怂包,孔圣公又挺了挺腰杆子,笑着对康熙道:“皇上,北京城高墙固,兵将人数也不少,且君臣一心,上下协力……如此坚城,贼众哪怕多至百万,也足以坚守。

而明军只有十万,还是孤军深入,粮弹两缺。皇上若能领着大家伙一块儿坚守京师,再号令四方勤王,一定可以挫败逆贼,大获全胜的。”

孔圣公的话在北京城内当然是有市场的,要不然康熙也不必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还冒险返回即将遭受明军围攻的北京。

但他也不会和元顺帝那样,怂怂的说什么“今日岂可复作徽、钦!”更不会和崇祯一样想跑但是又不好意思提,还想让下面的人顶雷。他有他的“三十六计走为上之法”。

康熙皇帝点了点头,笑道:“圣公弟弟所言极善,这正是朕要做的……但是朕身为天子,担负天下之责任,万事都要有几手准备,不能只想好事儿啊!

况且北京城中的老弱妇孺极多,他们根本不能作战,留在城中只能徒耗军粮。还有许多工匠商户,虽然不一定是老弱,但也一样不能作战。

另外,随同那些在旗的老弱妇孺入城的还有许多朝鲜包衣。这些人只能用为奴婢,而不能驱之与逆贼一战……所以朕就打算亲率壮士精锐留守京师,与贼死战到底,固守以待天下勤王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