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页

估计稍后也会对蒙古、雪域、东北、西域用兵的。

莽依图这个时候叹了口气,对图海道:“图中堂,您手里除了这一万多人,还有襄阳城呢!明军如果要硬打,起码伤亡数千,跟着你的一万多兄弟当然也没活路。而且你手里还有多少粮食?能维持多久?三个月?五个月?等粮食吃完了怎么办?

你真的忍心让这一万多人就这样死了?这些年死的人还不够吗?”

这话的确说到图海心坎里去了!

他怎么都是深受国恩的,要他卖大清求富贵,他还真有点不忍。可是现在为了兄弟!他不能不讲义气啊!总不能领着大家伙白白送死吧?这些兄弟是因为信任他图海,才把命交给他的,他不能带着他们随随便便就去死……

想到这里,图海只是长叹一声:“为了弟兄们的生路,我图海也只能厚着脸皮当一回贰臣了。”

……

当春意在直隶渐渐浓郁起来的时候,北京城还是大清的地盘!

据说这都是王三桂,不,是王辅臣的功劳!

虽然这位大清忠奴没有能守住山海关,也没能守住临榆、抚宁、卢龙、昌黎、滦州、迁安、遵化州、玉田、丰润、蓟州、宝坻、宁河等处,不到一个月内接连十三败,不仅将永平、遵化、顺天府境内大片遍布旗田旗庄的州县都丢给了明军,而且还让明军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草料和牲口……从而彻底解决了十几万大军和民夫的后勤供应问题。但是因为这位大清忠奴的屡北屡战,明军的兵锋毕竟是被迟滞了。

这支入关的明军是在大公元年春节前后突破山海关的,到了大公二年的正月二十日,前锋才推进到三河、香河、平谷一带。

而就在正月二十日这一天,当英勇的大清忠奴,屡败屡战的“王三桂”准备在三河、香河、平谷一带迎战明军先锋的时候,大清“顺帝”康熙康麻子终于回到了已经不怎么忠于他的北京城了。

这“不怎么忠”可不是随便一说的,而是有根有据的!

因为康熙皇帝刚一进永定门,就看见许多他不大认识的“兵勇”——只见这些人都青布包头,还穿着肥大的棉衣棉裤,他们的棉衣上面还有个很大的“勇”字。也不知道是上勇、中勇,还是下勇?

这些“勇”都扛着兵器,多数是火绳枪,也有人扛着长枪、大刀,他们排在看起来有点散乱的队伍,站在永定门内的长街上,而且也不知道什么规矩,不曾下跪向迎,而是伸着脖子一脸好奇地看着兵败而回的康熙帝……

康熙刚想找个人问问这些“勇”到底是哪儿来的?他的好兄弟常宁已经领着孔圣公、熊赐履、周培公、张英、傅弘烈、施琅等人上来给他叩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