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页

甘陕一带的绿营兵也被他抽调一空。

另外,康熙还以蒙古大汗的名义继续动员蒙古各部的骑兵南下。之前那四个由东蒙古四个盟的勇士组成的固山,也得到了康熙的命令,正在南下。

连刚刚成军的山东团练——鲁勇,也得到了康熙的调令,康熙让他们尽可能的抽调军队,不是用于襄阳决战,而是用于填补北京、大同等地的防务空隙。

他甚至还派人去雪域高原向和硕特蒙古,去西域向噶尔丹借兵。

总之能调的,不能调的,康熙都想尽办法调了出来,总算拼凑了十二三万大军。

除了拼凑军队,康熙还砸锅卖铁的筹钱筹粮……为了搞钱,他甚至命令粘杆处去捕了八大皇商的家主,还硬指他们通贼(明)卖国,总算是搞到了两三百万。

第629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南阳城,曾经的大明唐王府镇守之地,在明代是河南省西南部的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

这座城市和往南二百多里的襄阳城,在地理上都属于南阳盆地,两地一起被群山拱卫,安居中华腹心地带,东为桐柏山,西依秦岭,南部为大巴山余脉,东南部为大别山,东南方通过汉水和随州走廊与江汉盆地相连。

对于历史上缺乏强大骑兵的南方政权而言,先取襄阳,再下南阳,以白河、汉水为运兵运粮之动脉,再以南阳周围的群山为掩护,北进河洛、西入关中,也不失为一条北伐中原的上佳路线。

因此凡有南北相峙,南阳、襄阳就必然会成为南北之兵的必争之地!

而在康熙十八年末,南阳和襄阳两地,又一次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南明北清两方大军汇集的所在。

此时的襄阳城已经被复兴的明朝大军团团包围,而南阳城外也密布军营,康熙皇帝的黄龙旗高高飘扬,昔日的唐王府大殿之上,再一次“众勇云集”……除了康熙皇帝本人和小桂子公公,人均一个巴图鲁!

“皇上,图海又派勇士突围送来了捷报,前日他和赖塔派出三千步骑携带威远将军炮在樊城北面打破了一个逆贼的堡垒,再次杀敌三百,缴获甚多。”

索额图低声汇报着,在场的还有明珠、岳乐、佟国纲、莫洛、尚善等满洲心腹,还有来自东道蒙古的图纳黑、温布、温春、格勒尔图等四个蒙古新军都统。

康熙接过图海的捷报,这是他移驻南阳以来所接到的第九也不知道是第十份捷报了……这个图海不知道是不是久败成良将了,反正他这次被围襄阳后就开启了战无不胜的模式。反正是守城赢,出城也赢,都快赢麻了。前前后后报上来的杀敌数名加一块儿都有一万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