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页

历史上的八旗马甲兵一开始其实不怎么分轻重,什么脏活累活杂活都得干,时不时还得下马干重步兵的活儿。

但是到了后来他们有各种蒙古骑兵可以驱使,就变得越来越娇贵,最后就干点冲击的活。等到冲阵的活都不行了,那就只剩下提笼架鸟抽烟了。

不过现在康麻子拼命在卷,新八旗步兵都玩上排队枪毙了,新八旗的马甲自然也得进步了。

而康熙给他们安排的发展路线则是效仿西洋重骑兵的路线,让他们挑选高头大马,身批两层重甲。还请了西洋教官教他们组成密集的冲击阵形,专干冲锋的活儿。

而且为了让底下那些马甲兵可以专注于冲击,康熙干脆取消了他们的弓箭。

这帮老八旗骑兵虽然还会骑在马背上射箭,但是箭法糟糕的很,基本上射不着,不如老老实实的冲锋。

上回汉城之战时他们之所以没出场发起进攻,主要是因为刘炎的空心方阵没有崩解的迹象,而且凌宗军带队去援救刘炎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根本看不清路。

这个西式的冲击骑兵非常讲究密度,最好能和步兵燧发枪阵一样密集!

这样在冲阵的时候就能由后队押着前队,而前队的骑士想要调转马头跑路都没有空间,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而这么密集的队形黑灯瞎火的可玩不了。

所以这回被康熙拉到奇尔泊战场的七万八旗新军才是真正的最强状态!

康麻子麻利的爬上了一座刚刚搭建起来的望台,这座望台位于清军左翼后阵的后方五百步开外,距离蒙古人盘踞的脑包山高地有六七里的直线距离,中间毫无遮挡,不用千里镜也能将整个战场全部收于眼底。

望台下面有不少侍卫在等候,用来发号施令的军旗、军鼓、军号,都准备停当,就等着康熙皇帝一声令下了。

不过康熙却不急着下令,而是举着千里镜对着远处吴应麒的阵地前方使劲踅摸,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流逝,而康熙则站在望台之上,一动都不动,只是聚精会神地看着吴应麒所部的阵地。

虽然吴军和布尔尼所部都采取了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法,但是吴应麒的硬寨是真的硬,而布尔尼的硬寨只是蒙古标准的硬……

所以康熙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布尔尼扛不住后跑进吴应麒的硬寨中继续坚持。虽然吴应麒的硬寨依旧顶不住“低糖”的八旗新军的进攻,最多几天就会陷落……但是八旗新军的损失也会因此极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