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页

“天子这一路也没有问题。”胡国柱道,“天子已经在襄京集结了八万大军,随时可以北伐中原!”

吴应麒一边听着尚之信和胡国柱的回答,一边在心里面扒拉着小算盘。

布尔尼汗号称有十个万户,可以出动十万大军。实际上当然没有那么多,但是五万蒙古骑兵还是能拉出来的。

吴应熊在襄京集结的八万人也不可能全都出动,出个六万人应该没有问题。

吴应麒自己有五万到六万军队,出兵四万没有什么问题。

五万加六万加四万一共就是十五万大军!

十五万大军虽然不少了,但是康熙的八旗新军号称二十四万,还多出九万呢!

所以这场五路伐清的胜负关键就在大明!

想到这里,吴应麒就问:“大明是什么意思?”

胡国柱笑道:“大明已经和清虏在打了,已经开了朝鲜、辽东、登州三个场子,至少牵制了康熙十五万大军!淮东那边又向是清军布防重点,五六万人总是要摆的。清军的新八旗号称二十四万,另有绿营六万。即便全军出动也只三十万……其中二十万已经被大明所牵制,剩下不足十万还能挡得住大周、大元的十五大军?”

第572章 疯了,都疯了!

常宁为了早一点把“野”在朝鲜不回家的康熙请回去抢救大清朝,他也是豁出去了。从北京到朝鲜海州,长达两千多里的慢慢长途,常宁愣是日夜兼程,仅仅花了十多天就走完了。不过整个人都累得有点脱了形,整个儿瘦了一圈,一张小白脸晒成了小黑脸,脸上的灰尘看着都挺厚了……

他领着半个佐领的护军和十几个戈什哈抵达海州的时候,康熙皇帝并不在行宫,而是去海边上的一座大营里面看练兵去了。

留守在行宫里面的明珠还想让常宁洗漱休息一番,然后在行宫等康熙回来。可是常宁哪里等得了?大清朝都要没了,他哪儿还顾得上脸面?

于是就催促明珠领着他去了海州大营。

到了那里常宁才发现,海州大营的校场中正在举行阅兵。占地极大的校场上,无数的士兵正在鼓声、号声、口令声的指挥下或前进、或后退、或变阵。整齐的脚步激起漫天尘土。一队队的士兵结成参领横队或参领纵队,绕着校场行进,然后在康熙皇帝和一群大臣当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