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页

当然了,前沿的交火也不能停!

一方面是三个“洞”的争夺还在继续,而且双方都派了援兵上去。

一方面则是双方的散兵都散开队形挡在了前沿阵地前面,开始用手里的燧发枪和火绳枪互相射击。

其实两边都已经有线膛枪了,但并没有实现大量生产,而且双方的散兵都不太喜欢那种装弹特困难的线膛枪,所以他们依然在使用滑膛枪,其中清军的散兵甚至在使用老式的火绳枪。

不过这些没有膛线的火枪在经验丰富的枪手手中,依然能够发挥出不俗的威力——因为明清双方现在都不缺少火药,所以双方火枪手的训练水平都是不错的,比大部分的欧洲火枪兵都要强!

双方的枪弹就这样在百步开外的距离上你来我往,在他们的掩护之下,双方的一线步兵都在挥汗如雨地劳动,不到三刻钟的时间,两道相当初级的“土壕线”就在汉城西北的战场前沿出现了!

第554章 前进,第一突击波

十一月十五日,申时刚过。

喧闹嚣杂的汉城西北战场突然就变得非常安静了,天空中不见了呼啸而过火箭弹,地面上也没了此起彼伏的爆炸轰鸣,连水色洞、驿村洞、上岩洞三个正被明清两军争夺的村子也变得安静了,不再传出噼里啪啦的枪声了。

战场之上,出现了一种令人压抑的安静,空气当中,弥漫着大战之前特有的那种紧张……

两座木头搭建的望楼,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了幸州山城的城楼上和汉城敦义门城楼边的城墙上了。

一面高高飘扬的黄色龙旗旁,大清康熙皇帝已经登上了位于幸州山城上的望楼,捧着一支内廷造办处玻璃厂生产的千里镜,扫视着明军的阵线。

明军的第一线阵线长达十余里,从北汉山的足斗里峰脚下一直延伸到汉江的堤岸附近。守在那里的明军已经用稻草土包堆起了一道几乎笔直的羊马墙,在羊马墙的前方还挖出了两道浅壕。当然了,这道羊马墙和那两道浅壕都不是连续不断的,其间有数十个缺口和平整的通道,可供士兵和火炮进出。还有几个和高阳洞差不多大小的村子分布在明军第一线阵线的附近,应该都已经被明军占领了。

前线的明军还在施工,可以看见有人在挖土,有人扛着好像个米袋子一样的草包往那道低矮的草包墙上堆砌。

看这意思,他们得忙活到晚饭前才能收工,那么他们的第一波步兵进攻应该在晚饭后和天黑前发起。

如果这一波进攻不能达成突破,那么明军要么选择打夜战——这可不利于他们发挥“糖力”,要么就得在明天天亮后再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