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页

不过当回到南京的朱天王、赵忠义,在朱和墭、大波玲、诸葛军师、于老爷子、苏勇等人的陪同下,登上了刚刚建成的阅江楼。登高俯瞰着好像一座繁忙的大工地似的南京城的时候,他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他们俩跟着倒霉的隆武帝流亡到南京城的那个夏天。

那时的南京城虽然比现在的南京还更繁华一些,但是朱天王感觉到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

在弘光元年的南京,是无论如何都感觉不到明王监国四年的南京城所拥有的那种蓬勃向上的气氛的。

看看那些蹬着小三轮从南京皇城那边冲出来的长剑空锤的胡子儒……这气势,这风风火火的劲头,弘光年哪儿有这样的场面?

朱天王收好了千里镜,回过头,笑着对朱和墭道:“那些骑着小车的原儒看上去都很精神啊!果然还有当年在广州、潮州干事业的劲头!不错,很不错……可以一战了!”

朱和墭也点了点头,心想:“如果他们上班的时候也能有那么精神就好了!”

想到这里,朱和墭就笑着对朱天王道:“阿爸,现在国中清田、均田已经基本完成了……被朝廷所掌握的农田超过了三亿亩,人口一共查出来两千八百多万,其中壮丁有七百万之多,七丁发一,也足有百万之众,即使再打个对折,也能拉出五十万大军,足够了!”

第516章 奇袭!奇袭哪里比较好呢?

均田制对于中下层而言,当然意味着公平了!

特别是新大明版的均田制还配合着均税和均役这两项“大公平”……当然了,“三均制”当中的“均役制”也是可以选择交钱免役的。

“均役”所均的是军役和劳役,在职的官员当然不必服役——在职等于在役,当然没办法再去户籍所在地服役了。其他人,只要够得上丁壮标准的,都有服役的义务,不过只要交钱都可以豁免……

而朝廷在拿到免役钱之后,再去花钱雇役雇兵,或是给正常服役的壮丁发一笔额外的补贴。

所以七丁发一,出兵百万的动员标准,在战争爆发之前或是战争初期,是不大可能达到的。

这种程度的动员,通常只是在形势非常危机的时候,才有可能达成。

但是即便达到了这个数目,也只能短期维持住……毕竟一百万人的装备、军饷、伙食所需花费的银圆可是个天文数字。

而且七丁发一对于生产的影响也太大了,一年两年的咬咬牙也能挺过去,要是时间长了,谁能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