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页

而且由于广东、福建两省的陷落,残明势力已经满血复活,迁界禁海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于是就在咨议会议开始前,康熙就下旨废除了极其不得人心的迁界禁海,同时还开放了宁波、扬州、天津三地为通商口岸。而其中宁波口岸又是三大口岸中最大和最繁忙的一处,不仅有许多西洋商船来港贸易,还有不少福建、广东的商船在郑经的指示下,打着“琉球贡船”的旗号去宁波做买卖——这当然不是通敌,而是为了将江南出产的丝绸、棉布运往广州,以巩固广州的“海京”地位。

同时也是为了对大清治下的江南进行渗透,那首颇为伤感,而且寓意独特的《送别》,就是朱和墭命令这些“琉球商人”传播到江南去的。

许多“守护”一县的团练使,也都得到了朱和墭命他们“保境安民、等待天兵”的亲笔信。

而范承谟、于成龙虽然也知道这些“琉球国贡商”来路不正,但是为了多得一些关税,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看见范承谟还在犹豫,菲戈又补充道:“制军,其实雇佣商船参战是西洋列国在海上开战时候常用的方法。因为海上风波险恶,又没什么王法,所以跑远海的商船都非常坚固,而且都装备火炮,足以应付海战。

甚至在西洋那边,各国的君主还会在海上交战开始后颁发私掠许可证……就是准许本国海商合法地出海打劫敌国商船。”

“这不成了强盗之邦了?”范承谟吃了一惊,连忙声明道,“我大清是礼仪之邦,是万万不会发强盗牌照的!不过临时雇佣西夷的武装商船去剿贼倒是可以考虑。如果这些西夷武装商船在海上碰见伪明的商船,自然可以将之俘获或击沉,所得的财物都归西夷武装商船所有。

于山,你看这样可行吗?”

于山是于成龙的号,于成龙是浙江按察使,这个出海抢劫是否合法的问题,他当然是权威了。

“当然可行了!”于成龙笑道,“这是惯例……事儿可以这么办,但是抢劫证是不可能发的。”

“没有证,只管抢!”范承谟对菲戈道,“这样可行?”

“行,行,”菲戈笑道,“有您这句话就行。另外,现在宁波关的税有点重啊!不仅入口货物要加税,连出口货物也要加税……您看是不是能减免一点?”

现在的康熙皇帝虽然不搞那些自残式的弊政了,但是收钱却不手软。

而且由于年头的时候“卖了团练权”,使得康熙十三年的江南秋税有点难收。所以康熙干脆就让江南、浙江、江北三省的督抚在境内广设税卡,抽取厘金,还加大了进出口关税的收取。

另外,康熙还派人去扬州查私盐,已经查倒了好几个大盐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