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页

而吴三桂渡江,那康熙就得离京南下……可不能吴三桂渡江之后几个月,“御驾亲征”的康熙还没出京师地界。

这样全天下都会觉得康熙皇帝怂了!

所以康熙皇帝只能给卓布泰和王辅臣半个月。

半个月后,包衣奴才军就得能开拔行军,会安营扎寨,也能马马虎虎列个队伍接受康熙皇帝的检阅。

至于上阵打仗的本事……到了襄阳大营再慢慢训练就是了。

反正康熙只要人到了襄阳就算不怵吴三桂了。到了以后,也不必急于发起进攻,稳稳当当的守住襄阳、荆门、安陆、汉阳、武昌,扼住吴三桂的北上、东进之路,然后和吴三桂比耐心就行了。

吴三桂到底六十来岁的人了,真有耐心在江汉平原上一直对峙下去?

只要他耐不住性子抢先发起进攻,那康熙就能通过“长江——汉水”水路来来回回的调兵遣将,无论吴三桂打哪里,都会一头撞上数量多得多的清军主力。

所以……大清赢定了!

第272章 雄师十万过长江!不破胡虏誓不还!

大明崇祯四十六年,六月初一,湖北公安,虎渡口。

六月骄阳之下,一条长长的浮桥已经架在了虎渡口和对岸的荆州护城堤之间,在南岸虎渡口旁的一大片荒地上,数万吴家军人马,已经站得整整齐齐了。

吴三桂为了这次渡江决战,也是下足本钱了,把多年积攒的军资和在攻占贵州、湖南各处所掠到的甲胄、器械都拿出来了。凡是今天就要跟着吴三桂跨过长江的战士,人人都配上了一身装配了铁片的布面甲。而且军中的鸟枪兵比例也达到了惊人的四成!

而且他还不惜巨资从广东采购来了北厂出品的军用白糖和内厂出品的黑火药——吴三桂和广东朝廷之间没有上下级关系,但是却有“内交关系”,在吴三桂撤出了进入桂阳州、郴州和永州府南部的军队后,广东朝廷就送了他一批北厂的“军用糖”和内厂的“黑火药”。同时北厂、内厂还接受了吴三桂的订单,用“反清友情价”卖了一批“军用糖”和“黑火药”给吴三桂。

另外,吴三桂还让人在岳州铸造了一批铜炮——吴三桂军中本就有许多火炮,而且也培养了一批炮匠。但是从云贵出来的路实在不容易走。所以就把炮留在了云南,把炮兵和炮匠一起带了出来。打下岳州后,就在交通非常便利的岳州开了炮厂,大量铸造铜炮。

这段时间铸造出来的铜炮,除了一小部分留在岳州,其余都水运到了公安。这会儿就在几万即将渡江的吴家大军的阵列前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