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3页

这种心态倒是让诸葛亮在财政部内逐渐有了一些好名声,并且多了一些朋友。

现在诸葛亮终于掌握实权,还一下子就掌握了名义上向财政部尚书负责但实际上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盐务司,不由得让人感到诸葛亮还真是简在帝心。

不过此时此刻掌握盐务司的工作,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大家都不太敢确定。

平常掌握盐务部门,那自然是富得流油,值得羡慕,但是现在……

一个刚刚被清洗过的部门,必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诸葛亮想做点什么,恐怕没那么容易就是,一些想套近乎的人也不敢套近乎,生怕诸葛亮就是下一个被贬斥的倒霉蛋。

他们决定观望。

但是郭瑾倒不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盐务工作上。

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比如货币改革。

他想要完成货币改革很久了,这是他主导之下可以拿的出手的政绩,他很想办成。

郭瑾一方面关注着诸葛亮的工作,一方面紧锣密鼓的开始筹备起了货币改革的事情,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发行三种货币——金币、银币和铜币。

通过常年累月的贸易积累和从倭岛上发掘出来的庞大数量的黄金与白银,魏帝国开始具备了发动货币改革的能力。

之前,由于严重缺乏贵重金属,魏帝国只能以铜制五铢钱为法定流通货币,但是铜钱价格低廉,小宗生意来往还行,大宗生意来往,需要的铜钱数量就不是简简单单几贯钱的事情了。

这实际上严重限制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很不便捷,于是民间商业交易之中又自发以蜀锦等贵重物品当做大额交易的【替代货币】。

但是这些替代性质的大额货币都有贬值的风险,很可能拿到手的时候还是完好无损的,下一次交易之前就破损了。

一旦破损,商人的利益就会平白无故受到损失,问题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