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页

那么就必须把碎银融成银锭,然后送来京城,在熔炼得过程肯定会有损耗得,这钱理所当然的是由百姓来承担。

但是因为明朝的官员收入很低,地方官府存留也不多,他们是想尽各种办法捞钱,自从一条鞭法以来,这火耗就渐渐成为一块肥肉,这火耗税是远远高于真实的损耗,多余的钱,自然就……

这火耗税,还各地不一,卫辉府是每一两交二钱的火耗税,这还算是中规中矩的,很多地方都是每两收三钱,有些离谱得高达六钱,吃相是相当难看。

朝廷也知道这个问题,但屡禁不止,因为人家当官也是为了钱,朝廷给的俸禄又是历代最低,要想过得滋润,那只能自己想办法,要还将火耗给禁了,官员都不干了,现在朝廷也就默认这火耗税是地方官府的福利。

可见明朝虽然税低,那只是对某个阶层,百姓过得还是非常苦的。

又因火耗税是来自损耗,这当然不用交给中央,郭淡当初与朝廷签订契约的时候,也将这个损耗给算进去了,以前怎么算,他就怎么算,因为到时他也是交银锭给官府的,这下好了,连熔炼都免了。

其实哪怕都是碎银,郭淡自己来熔炼,一年也能够轻松的从中赚一万两。

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钱都流向哪里了,百姓交得钱可是不少,但问题朝廷也穷得很,而郭淡连脑筋都没有动,就白白获得上万两得纯利润。

这是多么的可怕。

得知这个消息,张诚都没有再问什么,直接就回去复命了,光这一个内幕,就已经足够交差了。

乾清宫。

“十……十万两?”

万历睁大眼睛道:“这……这一天就存了十万两进去?”

“是呀!微臣可是亲自去看了看,真有这么多钱。”张诚声色并茂道:“而且大多数都是银锭,连火耗钱可都省了,据郭淡所言,光这火耗可挣了一万多两。”

“一万多两?”

万历自己都懵了,问道:“这火耗要这么多钱吗?这可还只是半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