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页

在刘备眼中,曹操走的,是一条看似痛快却包藏了太多诡诈伎俩、凶残手段的路,那路上铺满了无辜者的血,必定祸根深埋、遗害后世;而在曹操眼中,大概觉得刘备迂腐不堪,成天想着胶柱鼓瑟、缘木求鱼吧。

曹操永远是信心十足的架势,可刘备却不会盲目自信。事实上,刘备也偶尔会怀疑,究竟自己的选择对不对?前汉的制度、前汉的盛世,究竟能不能复现于当代?究竟我这么走下去,是不是能够通往盛世的路?

可惜天下只有一个,也只能选择一条路去走,没有妥协的余地。既然与曹操势如水火,就只有每事皆与曹操相反,曹操以急,刘备以宽;曹操以暴,刘备以仁;曹操以谲,刘备以忠。惟有如此,事乃可成耳。

刘备眺望长安城。

他忽然想到,城里的曹丕现在会如何?

刘备是见过曹丕的,记得那是一个颇有才华却稍显轻佻的孩子。将近二十年过去了,魏王既然病逝,魏王世子便要担负起责任,可曹丕又能做到什么程度呢?

刘备看看身边的侍从,试探地问道:“虽说汉贼不两立,但曹操毕竟是一代奸雄。奸雄离世,我们的礼数不可废,应该派一个使者去吊唁的吧?”

第1070章 弑君(上)

几名侍从们面露难色。

刘备自嘲地笑了笑,随着体制渐渐完备,原来那个仿佛和气老兵的玄德公形象渐渐消褪,而代之以威严的汉中王形象。自从魏延、傅肜那一批人离开自己身边,代替他们的扈从们虽然都是各州年轻俊彦,有文武两途的才能,却总是庄重自持,不敢说错一句话。

想要和这些年轻人讨论如此敏感的话题,也实在是为难他们了。

他加鞭催马回营,召集了身边随侍文武商议。

众人意见不一,有赞成遣人吊唁的,说道:“曹操虽为逆臣,可逆臣也是臣,他终究仍是汉家的魏王、丞相。他曾说,设使天下无他,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语虽然狂悖,却也有几分落在实处。此等人物更与王师鏖战数年,不处下风,堪为我方的强敌。对此辈,可以痛斥却不宜羞辱;羞辱他,便同于羞辱我辈。而其人既已病亡,加以存问方显气量。”

“再者……诸位可知,荆襄、关中两地的作战,动用兵力二十万,民父劳役倍之,统计几处战场的将士损失,只战死者就已超过两万,伤者不计其数。而每日里消耗的粮秣物资,也是如山如海。考虑到我们控制凉州以后,要经营当地,又有巨额的投入。此战之后,曹氏固然衰弱不堪,我方也至少要两三年的休养,才能鼓勇继战。这时候若通过吊唁,稍稍缓和两家的关系,也是妥当。”

说这番话的,是一向温和敦厚、虑事周密的习祯。

刘备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