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页

这少年惊怒交集,口不择言,被拖开以后竟然痛骂李齐与贼寇勾结,黄小石脸色一变,立即向李齐告罪,追了出去处置。

李齐对此倒不介意,只觉得,本以为出于某些势力的刻意预谋,其实竟还掺和了旧日恩怨在里头,有些无聊。

李齐自己也是贼寇出身,对这种乱世中的怨仇,早就见得多了。

当年淮南豪右联盟在灊山附近聚数万人丁自守,形同割据,难道那么多强横凶悍之辈,一个个都是侠盗、义贼?

庐江雷氏在其中,算名声稍好些的。可当年雷薄、雷绪在袁术手下为将,屠城掠夺之类伤天害理的事,不知道做了多少。雷氏宗族还豢养安丰樊氏这种刀客家族,专门用来灭除异己。

想在乱世中挣扎求存,最难的做到的就是控制自己;而绝大多数崛起于乱世的雄豪,几乎人人手上都沾着无辜者的血。

便是李齐的主君雷远……李齐还记得,少年时的雷远有时浑浑噩噩,有时一惊一乍的情形,那时候的雷远软弱异常,别说杀人,就连见到尸体,都会吃惊。可后来呢?

李齐是雷远的扈从,知道后来的雷远,其实背地里也较常人心软些,并不时刻都像表现在外界那样果断刚毅。

但雷远在灊山中一口气屠杀了与他为敌的诸多宗族,那是多少条人命?他领着数万族人翻越灊山南下,为了补充粮秣物资,不断攻陷沿途的村寨,这过程中,又有多少条人命?这么多年来,雷远横行各地,攻城作战,手上又有多少人命?

乱世中的人命,根本毫无价值。乱世中的怨仇,也都是笑话。如果谁觉得,可以在这乱世中做一个秉持正义的地方官,那大概是读书读傻了的缘故。

李齐根本不在乎这些。他要的,就只是完成雷远交给他的任务,要一个稳固的、能够自上而下如臂使指的端溪县。

所以他问道:“薛宁,你的意思是说,你杀人,是出自旧怨?”

“以校尉的明察,想来能猜到我的想法。之所以杀人,既出于旧怨,也有我自己的私心在内。”

“说来听听。”

“端溪境内的山间逃民,分布极广,各有首领,未必每一人都如我们这般知趣。而偶有几个知趣的,便如杜鸦儿之流,又只会与我们勾心斗角,断不可能精诚合作,为校尉效力……所以我把他们除去了。”

薛宁抬头凝视着李齐,目光炯炯:“校尉,我们这些人,在端溪、高要,乃至封阳、四会等县,都有影响,我们愿意尽忠竭力,为雷将军效力,为李校尉效力!只要校尉信得过我们,别说五千人,便是一万人的编户齐民,我们也能纠集到端溪来……只要校尉信得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