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页

周瑜忽然打了个寒战,有冷汗从鬓角渗出来。他不以为意地抹去汗水,忽然想起自己少年时与孙伯符并骑南渡的经历。

那也是个连绵雨落的时节,也是那么冷。当时两人所领虽不过士卒千余,战马数十匹,却满怀豪情,绝无畏惧,绝无犹豫。趁着大雨,自己与孙伯符引兵急进,只用五日,就攻克横江、当利,尽夺军资。随后起舟师渡江,转战秣陵、湖孰、江乘、曲阿,所向披靡。

当时江东大族多与刘繇、王朗等辈勾结,各保岩阻、意图长久对抗。然而在孙伯符势如疾风烈火的侵攻之下,他们终究也只能俯首称臣。孙伯符平定江东六郡,前后用时不过一年而已。此后伯符离世,吴侯继任尊位,才着手对他们加以怀柔,十载后的今日,江东士人大都拥戴吴侯,已无对抗的念头和实力。

为何会如此?当然要归功于吴侯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的努力;但其前提,还是孙伯符决机争衡所打下的基础。

周瑜不禁仰天叹气。年轻时候行事未免仓猝激烈,缺乏全局的考量,但也正因为这种敢于跃马横枪、与一切敌人厮杀搏命的进取之心,才能在一年间奠定东南的帝王基业。

如今的东吴,实力强盛数倍于当时,自赤壁战后,更隐约取得天下鼎足的地位。但包括自己在内的文武高官们,却失去了当时那种不懈进取的气势,变得前怕狼,后怕虎,总想着以最小的代价、最安全的方式获得利益。大江上游便是那天府之国,可自己却为了区区荆南四郡而操心,前后费了多少心机?筹划了多少策略?可这种上不了台面的谋划,又能换来什么呢?

曹孟德曾在滔滔大江上赋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他感叹的,是时光易逝而雄心壮志尚未实现的烦恼。而周瑜本人,何尝没有这样的感叹。天下如此广大,而主公的恢弘事业,才刚刚踏出第一步而已。此是不进则退之时,怎么能蜷缩在区区南郡瞻前顾后,计算这些蝇头小利?

在这个乱世中,能够凭籍的唯有实力,能够压服人心的也唯有实力。如果放弃了实力上的巨大优势,徒然以己之短,来应对刘备之长,这完全是浪费时间。接下去,周瑜要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而与此同时,庞统却有些神不守舍。

他想到了自己在乐乡县看到的一些事……要不要告诉周瑜?

第0194章 兴隆

或许是因为荆州的雨季将要到来,纵横于广袤原野间的溪水河流和湖泊,渐渐涨水,有些直接承接了荆州西部大山中的来水,率先开始泛滥,如亿万年来的惯例,开始奔涌咆哮,肆意倾泻。这种环境下,无论兵力调动,还是商旅往来,甚至某些担负特殊任务的人,都不方便上路了。

于是,荆州的乱局就此慢慢平歇。

此前玄德公一度亲至孱陵软硬兼施,终于重新控制了躁动不安的曹军降众,并且将之原有的建制完全打散,彻底与荆州各部融为一体。

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与老将黄忠南下长沙、零陵两地清剿山贼,所经之处,如汤沃雪。

而桂阳官吏缺失、士民人心惶惶的状况,则有前荆州治中从事、新任桂阳太守的廖立出面解决。廖立在荆州年轻士人中素有名望,又极具行政方面的才干,很快就重建桂阳郡府,稳住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