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页

绍宋[校对版] 榴弹怕水 1616 字 2023-03-17

那个说,每一期邸报出来,我们寺里都要组织学习的,早就领会官家的指导方针了,但因为寺里穷,也隔得远,素来报效无门……没别的,今年刚刚秋收,恰好有五百石新米入库,不如直接发给官库,明年还有五百石……除此之外,甚至还能联络其他寺观,给官家此行的随行士卒准备在扬州屯驻的军粮;

还有人说,他家里既没粮食也没衣服,只是在运河跟长江上走船,正好看到官府的官船残破,愿意捐三艘乌漆大肚船出来给官府,好方便南方往北面运送官粮……

对这些知道感恩的扬州士民代表,赵玖当然是感慨不停,出衣服的,比出鸭子的待遇还高一点;出粮食的大明寺高僧,直接御赐了法号,还让大明寺得了扬州城内青苗贷的独家网点;送三艘大肚子船的,因为本身是扬州本地的才子,更是直接被点了同进士出身,收在御前做了个秘书郎……就是不知道是真的千金买马骨还是回到东京就送到军中。

但不管如何了,随着这建炎御鸭的上场,那层窗户纸被点开,宴席瞬间活跃了不止一个档次,端端是与民同乐。

而接下来几日,这位官家如法炮制,只是每日接见两淮士民子弟,今日吃个进贡的肉松(肉松就是这年头被发明出来的),明日吃个进贡的海货,后日去大明寺敲个钟题个字……当然了,肯定要顺便做些类似于御鸭那种买卖……反正是停在扬州不动了。

只能说,好在扬州是如今天下数得着的大城,而太后在扬州又居住了六七年,行宫什么的都还在,军队也有地方安置,再加上赵官家做派摆在那里,便是肉松吃一次也就不再理会,无论怎么着都跟奢靡扯不上关系……可即便如此,渐渐的,还是有些不好的风声传来,都说这位官家辛苦久了,难得来到这等风华之地,一时有些此间乐不思蜀的意味。

于是乎,到了八月下旬,随着杭州坐镇的使相吕颐浩再度遣使请官家南渡,而官家依然没有动身渡江之意,这下子,到底是让不少人觉得焦躁起来。

八月廿五,有江阴文士李韬、苏白二人渡江来到一水之隔的扬州,伏阙进言……内容驳杂细致,既有劝官家亲贤臣、远小人之说,又有建言合东南大舟北向直取幽燕之论,还有劝官家更改官制的……对此,赵官家接受了他们的文书,却没有接见这些人,而是让押班邵成章明白以告,待他渡江之后,自会合东南使相吕相公,召开针对东南的政治座谈会,届时东南士民皆可当面言事,但他既在扬州,便只谈风月、吃美食,不论政事。

两名文士无奈,只能重新折返回一江之隔的江阴。

然而,话虽如此,一直到九月初,却还是不见赵官家南渡区区一江之隔的东南,而东南官民也都愈发躁动起来。

话说,这一日乃是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各处达官显贵、士人百姓皆出城登高。

而杭州城西北五十里余杭县境内有一山,唤做径山,山上有一寺,唤做径山寺,此寺乃是东南禅宗五院之一,虽说此时远不及扬州大明寺那般显赫,但也是三百多年的古刹,千余僧众、数百僧房的大院,更兼此山处在东南繁华之所,所以自然是余杭百姓登高之首选。

不过,都来登高,待遇却是截然不同的。

附近退休的大员上来了,那一定是主持亲迎,独门小院清扫干净;捐过大笔香油钱的富户到了,也一定有知客僧小心接待,让来人如沐春风;至于寻常善男善女来了,若不捐些钱财绢帛,却是不好进去喝杯茶水的……须知道,这径山寺的茶叶本就是东南名茶,一块茶饼拿出去要等重黄金才可以换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例外之人……比如说一些在东南颇有说法的著士才子,学生名儒,虽然一点香油钱都不给,可若是不给人家备好茶,扫好房,说不得出去就要编排你径山寺狗眼看人低,到时候传扬出去,莫说退休的大员不来了,怕是连带着连茶叶都不好卖的。

不过,这其中,若是无垢先生张九成来了,却是意外的不需要知客僧小心伺候的,因为此人但凡上来,都是要寻中原来的大慧和尚的。

今日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