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2页

虽然在前世里,朱慈烺就已经看过,但今日见到的,却还是深为叹服。

虽然金圣叹不理解新政,阻挠嘲笑新政,还差点酿成大祸,但看在他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看在《水浒》的份上,就饶他一命吧,希望他在广袤的东北,能收敛心性,继续点评作画,为后世留下更多……

……

翁家吴家被连根拔起,闹事狂生们被流放,姑息的官员被处置,怠惰的官员被降职,在精武营迅捷出动,平定这场内乱之外,天下人更加清楚的看到了隆武陛下推行新政的决心和不可阻扰的意志。

如此,不管那些士绅们心里多么的不愿意,多么的委屈,面对朝廷的制令,都再也不敢违抗,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得以在全国全面推广。

……

十月。

喀尔喀蒙古“哲布尊丹巴”到京师。

朱慈烺令内阁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在乾清宫的门前,亲自迎接。

但并不是以因为“哲布尊丹巴”是漠北国师,有活佛之名,也不是因为朱慈烺要信教,而是为了招抚蒙古人心。

这些年,虽然大明降服了张家口塞外三部,以和亲拉住了土默特蒙古,哈刺慎右翼和喀喇沁右翼也先后投降,喀尔喀扎萨克图蒙古归顺,土谢图汗也有请降之意,蒙古形势一片大好,但就历史的经验看,这种的情势大好,只是建立在大明国力军力强盛,蒙古难以抵挡,所以不得不屈服的情形之下,一旦大明势弱,情势逆转,或者本地区更强大的强权出现,蒙古人就会转身而去,甚至是反戈一击,趁机劫掠。

究极原因,蒙古人内心里面缺乏对大明(华夏)的认同,是一个关键原因。

而要让蒙古心向大明,最起码是感觉亲切,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宗教。

这一点,清朝做出了明证。

因此,不管内心的喜恶,大明皇帝都必须做出遵崇草原活佛的姿态。

大明皇帝隆重接待“哲布尊丹巴”,金印册封,并且答应提供资助,在蒙古各地修建喇嘛庙,在大明官员已经可以直接治理民事的张家口塞外三部的领地,给予僧人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尊荣,并大力弘扬佛法。

其实在“哲布尊丹巴”之前,漠南的“哲布尊丹呼图克图”大和尚就已经来觐见大明皇帝,同样得到了隆武陛下的尊崇待遇,现在答应“哲布尊丹巴”的,从修建寺庙、到提高僧人待遇、大力弘扬佛法、隆武陛下同样也都准许了哲布尊丹呼图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