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页

杨文岳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清楚的为太子指出地图上相对应的那个点

“阎应元的五千人守河西务,周边三十里,都是他的防区。”

“臣麾下保定兵有一万四,加上武清,东安的人马,沿途的漕兵漕丁,一共两万一千人,沿运河摆开,百步一小哨,五百步一大哨,一千步一军营,十里设一探马所,但有消息,快马次第传达,即便是两百里外的消息,半天之内就可以传到臣的手中。”

杨文岳的手指继续移动。

“臣领督抚营坐镇通州,副将贾悌,率兵三千,驻守杨村到香河段,参将冯名圣,领兵两千,守卫香河到通州段。此两队皆是游击,哪里有危险,建虏从哪里渡河,他们就往哪里救援。”

“殿下的精武营和臣之保定兵,相互交叉配置,但有危急,可相互支援。”

“而杨村到天津的六十里运河,由天津巡抚路振飞负责防卫,路振飞统辖天津,杨村,静海的人马,一共六千人,运河天津段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集,不利骑兵,路振飞应可应付,此外。路振飞已经调了大沽口的水师海防营回防天津,海防营八百水兵,有小船三十艘。如果危急,小船可以顺着运河而上,阻挡建虏的渡河。”

“山东总兵尤世威已经领兵从临清出发,最快月底之前就能赶到天津,河南总兵陈永福此时应该已经接到了命令,从开封到京师,最快需要一个多月,短时间之内怕是指望不上。”

杨文岳将运河防线大致说完,抬目看太子。

朱慈烺望着地图,微微点头,杨文岳虽不是带兵的大才,但还算是规矩,运河防务,布置得也还算是稳妥,找不出什么破绽。

当然了,这并非是杨文岳自己,而是他和兵部老尚书冯元飚和侍郎张凤翔共同商议后的结果。

“粮草,器械,火药,可都准备齐全?”朱慈烺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再好的战术战略,没有粮草辎重也是无法施行的,这一点,朱慈烺比任何人都有体会。杨文岳麾下的保定兵,仿效的是当年的戚少保,设的是车营,用的是车兵,多以火器杀敌,虽然大部分使用的还是火绳枪,只有少部分的精锐用上了太子支援的燧发枪,但每日损耗的弹药,却并不比精武营少多少,而如果没有火药,只靠肉搏,杨文岳的兵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

杨文岳苦笑:“这正是臣要向殿下说得,阁部粮草,器械和火药,都有短缺啊,尤其是粮草,臣军中存粮不过十日。”

朱慈烺皱眉:“通州不是就有粮仓吗?”

杨文岳压低声音:“据臣所知,通州粮仓空了一半,都拉到京师去了,剩下的一半,户部要掂量着使用……”

朱慈烺无语,他无意责怪户部,因为这事怪不得户部,京师进了那么多的难民,朝廷要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只靠京师的存粮是不够的,非得从通州拉米不可,粮食问题一直是大明难以解决的头号难题,也是灭亡的原因,在天灾人祸,建虏入塞不断的情势下,这个问题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即便是今年种下了六十万亩的玉米土豆和番薯,收成也不错,但短期之间,却依然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