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页

“臣……明白了。”

一个草民,一个臣,那可是官员和百姓的差别。赵敬之激动又惶恐。

等他站起来,朱慈烺道:“广东漕米改海的政策,本宫已经和你说过,沈家那边我也已经打过招呼,你到了广东找他们就是,以后双方就是合作关系。沈家是船帮,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赚运费,当然了,运费要比漕运贵一些。不管从广东到天津,还是天津回广东,货物都由京惠商行负责,这是咱们的财路,也是咱们的负担,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从广东运粮之时,切不可在其中参杂其他货物,以免危害到漕米改海的政策。”

“臣明白。”

朱慈烺点点头,端起茶盏,准备结束谈话。

“殿下,臣还有两件事要禀报。”赵敬之连忙道。

“说。”朱慈烺放下茶盏。

“昨日京城徽商商会的会长蔡其昌给臣发了一份帖子,邀臣到他府上一叙,臣虽然经商多年,但跟蔡其昌素无往来,臣立刻明白,他邀臣一定是为了粮米之事,今天上午臣去了,听他一说,果然是,蔡其昌说,不管谁开粮米店,徽商都欢迎,哪怕不从徽商那里进货也没有关系,不过希望未来的价钱能跟京城其他的粮米店,保持一致。”

徽商是京城米商的最大户,几乎垄断了京城所有的粮米生意,嘉定伯虽然开了四家米店,但进货渠道全是来自徽商,也就是说,嘉定伯并不派人到江南买米,而是等徽商的运粮船到通州之后,再大量购买。

赵敬之找店铺、召伙计,明明就是要开粮店,但却迟迟没有跟徽商打招呼,这让徽商非常奇怪,难道赵敬之有其他的进米渠道,又或者是要亲自到江南买米?

蔡其昌邀赵敬之见面,一来试探口风,二是也是把行规告诉他,不管你的米从哪里来,但都不能破坏京师粮米的价格。

哪一行都有既得利益者,徽商就是京城米价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掌控了京城粮米的价钱,赵敬之忽然杀出,一下就要开六间米店,还租借了好几个大仓库,一看就是大手笔,背后有大资金的介入,徽商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因此要提前警告赵敬之。

说起来还不错,还提前警告,有的黑心商会就不会提前警告,而是等你开了店之后,再全行业一起挤兑你,甚至到你店里去闹。前世里的西北拉面帮就是如此。

“你怎么回答的?”朱慈烺淡淡问。

“臣什么也没有说。”如果没有后台,没有背景,被行业大佬警告,赵敬之还真不敢等闲视之,不过有皇太子这棵大树,他对蔡其昌的警告,并不在意,

朱慈烺淡淡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