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页

得了朱慈烺的命令,宋天显急急赶到,并且很快就进入了思想教导官的角色。

从新兵营离开时,朱慈烺再一次思索自己的建军策略。

纵观明末乱局,明朝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支中央直属的精锐部队,皇帝和兵部完全被架空,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左良玉的湖北兵,视兵部为无物,每次出征,都要跟朝廷讨价还价,老实的孙传庭却吃了亏,训练没有完成,就急急出了潼关,结果一战而没。

没有一支强大的中央直属部队,就没有凝聚各军的核心力量,也不能对边军和地方部队进行监督胁迫,造成了明末军镇军阀化而无法控制。朱慈烺深知这一点,他抚军京营,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把京营历练成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令建虏闻风丧胆,各地军镇不敢不从的强大武装。

京营整顿完成,纤夫新兵也招募了两千,接下来,朱慈烺要考虑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京营的野战军阵要用采用哪种方式?

这个时代的欧洲,曾经横扫天下、在冷兵器与热兵器相交的年代里,显示出其独有威力的西班牙方阵,已经逐渐落后。由荷兰人莫里斯发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改良,更能发挥火枪威力的古斯塔夫方阵正在兴起。

和西班牙方阵最大的不同,古斯塔夫阵型不是密集的方块阵,而是长条的三列阵。

由长毛和火枪组成的西班牙方阵,在面对敌人时,只有前排的火枪手可以开火,两翼和后方的长矛兵无所事事,古斯塔夫把方阵拉长,减少长矛手,增加火枪手的数量,如此在面对敌人之时,不但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子弹全部射向敌人,而且宽正面可以形成一种半包围式的效果。清末,八国联军就是用这种阵型打败了曾格林的精兵骑兵,当然了,那时的威力更大,因为长矛手被取消,所有士兵都变成了火枪手,瞬间输出的火力已经超出了冷兵器武装所能承受的范围。

古斯塔夫队型对训练的要求非常高——小编队固然灵活机动,但要是没严格的协同和指挥,那么这种灵活就成了混乱,因此必须有清楚的口令,大量低阶但非常专业的军官和军士,以确保小编队指挥的灵活性,如此才能保证古斯塔夫队型在面对敌人时不会混乱。

重视训练、重视纪律,长期兵役制度,荣誉性强并且士气始终高昂。

这是一支现代军队最基本的要求。

自从穿越而来,朱慈烺一直在谋划“强军”,而强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阵型的设置,虽然古斯塔夫很有名,但朱慈烺对古斯塔夫队型了解的并不是太多,只有一个基本的印象,这个时代又没有百度可以详加查询,加之他面对的敌人并不是欧洲的步战国家,而是建虏的骑兵。建虏骑兵是冷兵器武装的一个高峰,不论骑射或者是单兵格斗能力,都远超同时代的欧洲军队,横扫欧洲的古斯塔夫队型能不能在面对建虏骑兵时发挥功效,朱慈烺不敢有百分百的把握。

敌人不同,建军思想就要有所改变,比如,古斯塔夫队型是没有盾牌手的,但朱慈烺却认为盾牌手必不可少,盾牌手是戚继光“鸳鸯阵”的核心和灵魂,也是面对建虏箭雨的凭仗和保护,古斯塔夫队型为体,鸳鸯阵为辅,中外结合,取长补短,正是朱慈烺此时的打算。

此时明朝的强军有两种编制方法,但都是仿戚继光。

戚继光是明代军事将领中极少数几个既有军事才能又有良好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的名将,是一位真正的练兵大师,其将冷热武器联合在一起,编练出的军队及战术运用,是这个时代强军的典范。

山海关吴三桂还有辽东镇其他将领的队伍仿效的是戚家军的四四制,编组了正兵队与奇兵队,将冷热兵器连同骑兵搭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