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页

杜景俭不敢收的人,他敢呀,如此痛惩一番,让人感激来拜,顺便收取几个才力听用。以后不再是大王,好歹也得有点人势底气。如果只是单纯的发泄怨气,也没必要搞得人尽皆知。

三人将太平公主迎入堂中,落座之后,太平公主又指着李潼感叹道:“三郎虽然年浅,但真有从心所欲不逾规的熟才!来俊臣骄横日久,畿内厌之者不乏,但真有勇气强折锋芒者却无。刚刚归都,便做成这种人情张望的大事,入事之后,一定会让人更作期待!”

她是从禁中赶过来,当然也知道了母亲后续的安排,因此对李潼的前途倒没有多大担心,心里反而颇为期待。虽然没了显爵,但宗籍仍在,而且还能更加方便的深入时局之内。

母亲的安排已经让她眼前一亮,如果这是少王本身就在争取的局面,那么对这小子评价无疑还要更抬高几分。

听到太平公主语调充满乐观,李潼不免叹息一声,你也只是看人遭殃不牙疼啊,没了王爵,谁疼谁知道啊!

“言虽如此,但人情终究冷暖有变。譬如日前归都盛态,日后怕将不复。”

太平公主听到这话,脸上也流露忿态,并恨恨道:“俗人计短,无需为此烦忧。我家儿郎英壮可待,本就不是寻常人家能配。如今杂尘飞退,倒是能够更加方便的辨识真情。”

听到太平公主也这么说,李潼心有了然,看来大家果然也是更加喜欢英俊的大王而不喜欢残缺的美。不过说实话,此前那种浮躁的热情只会给他困扰,他本身也并不怎么喜欢。

其实李潼也不喜欢眼下就把人情事务搞得太复杂,搞什么联姻,帮不上忙不说,或许还会召来一窝猪队友。他宅中既有娘子,明面、暗面也都有人情事务可发展,已经不再是刚刚出阁那会儿孤立无援,跟啥人产生关系都稀罕得不得了。

不过这方面,他也难自主,就算他奶奶塞给他一个武家女子,为了复兴大唐,他兴许也得忍下来。至于以后,当你家女婿跟灭你满门没啥关系。

当然这种可能几乎不存在,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安排,眼下他奶奶也根本没有李武合流的需求,即便是有,李潼也不是一个好人选。

政治人物有了立场就有了矛盾,天无二日,皇帝跟储君天然就不对付,武承嗣想当太子,那他在武则天眼里,除了血缘关系更远和人势上比较弱之外,跟皇嗣李旦还真没啥区别。

李潼现在好歹也算是他奶奶的心腹,就算是要在武家内部搞离间、搞对抗,太平公主比他更适合。如果他奶奶要插手安排他的婚姻问题,李潼觉得最大可能会是山东或者江南旧族人家。

这两个地区的人才,也是武周朝局重要组成部分。像是如今政事堂宰相班子,单单出身山东世族就有三人之多。武则天如果要加强与这些人的沟通与笼络,武家那群货少有拿得出手,老三老四都是旧朝废帝,李潼他们兄弟三个倒是比较适合。

不过李潼对此也并不期待,关陇勋贵们眼下废是废,但如果交情和时机到了,还敢跟着搞革命搏个从龙之功,兴复祖业。

至于山东旧族们,纯粹就是老滑头,坐享其成的凑热闹可以,披荆斩棘的做先锋,想都不要想。所谓千年的世家,大凡腰骨硬朗一点,能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