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徐部堂没有来当值,而户部的属官们早已见怪不怪了,这位户部大人,不来户部当值已经是常态,反正也无人敢管,就算是吏部,也没兴致来过问,毕竟对徐大人这样的人物来说,旷工是动不了人家的,人家不来,你能如何,御使们就算弹劾,人家压根不理会,你也没有办法。
当然,大家此前,都当做是徐部堂因为坐了冷板凳,所以心里生了闷气,故而如此,至于今日来不来,似乎也没什么关系。
只是许多人心里头却是燃起了希望,看来自己的运气并不算太坏,因此干劲也来了一些。
紧接着,宫里的旨意传出来,户部尚书徐谦敕命钦差,立即赶赴直浙,以钦差直浙事的名义和户部尚书的身份前往直浙,名义上是巡视,可是谁都知道,这是给商税的事擦屁股。
消息传出来,不少人嘴角浮出了一丝冷笑,这乐子,果然是来了!
第六百七十四章 权臣
内阁的气氛十分紧张,毫无疑问,内阁此时已经彻底的失控。
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其他一京十一布政使司或许还能掌控,可是南京和福建、浙江,对两个内阁大臣来说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力感。
在此之前,无论是杨廷和还是杨一清,这两个都曾主政一方的人物,又怎么可能想到,直浙会如此的陌生,陌生到连他们都已经束手无策。
此时在杨廷和的值房里,杨廷和端坐不动,淡淡道:“外间的清议如何?”
杨一清只有苦笑,道:“有叫骂的,有默不作声的,也有幸灾乐祸的,短短几年,人心变成了这个样子,看来往后支持徐谦的不再是一些伪学的官员,现在,许多见风使舵的人也开始给他们抬轿子了。”
道理很简单,并不是所有人对学争有兴趣,对有的人来说,无论是王学也好还是理学也好,和他们的关系都不大,这些人本身就没有立场,哪里前景好,他们的立场就在哪里。
这些人虽然无耻,却也是朝中相当强劲的一股力量,当他们觉得内阁强势时,自然会毫不犹豫站在内阁一边,对新政极尽抨击,而如今,形势大不相同,许多人已经悄然改变了立场,又成为了新政的鼓吹手,此消彼长之下,新政的力量又增强了几分。
从前支持新政的大臣在庙堂上连二成都不到,而如今,竟是有三四成之多。从前大肆宣讲新政好处是官场上的一个忌讳,可是如今,似乎也成了常态。
这个局面,足以让内阁产生重视,因为这个一个不好的苗头,极有可能,会产生雪崩似得危险。
杨廷和眉头皱的更深,叹口气,道:“想不到啊想不到,从前总是觉得,新政这仓促而行,羽翼未丰,可是直到今日,老夫才知道,这徐谦的根基有多深厚。从前我等不屑于知道新政是什么,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做出如此误判,大意,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