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昊道:“徐兄,你不是要去韶州任教吗,哪有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说到这点,徐光启有些黯然了,他叹了口气,说道:“唉,改之所言极是,在下生计尚无着落,想这些事情的确是贻笑大方了。在下只是可惜这么好的学问,无人知晓。这些学说,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啊。”
苏昊突然眼前一亮,问道:“徐兄,你去那韶州教书一事,可是与对方说定了?若有其他的机会,你愿尝试否?”
徐光启道:“这韶州的教职,是我一个族叔代我觅下的。我如不去,倒也无妨,与他写一封书信言明此事即可,只是不知改之所言的机会是何事?”
苏昊道:“丰城龙光书院的教谕吴之诚先生,是小弟的忘年交,其对夷人之学也是颇有兴趣。小弟曾将所学之夷人学说,撰成数、理、化三本小册子送与吴先生。徐兄若有意学习夷人学说,小弟愿写一份荐书与徐兄,徐兄持此书到龙光书院找吴教谕,他必定能给徐兄安排一个教职,虽不敢说能够锦衣玉食,勉强裹腹还是能够达到的。
徐兄在龙光书院可与吴先生一同探讨夷人学说,另外书院中还有马玉、江以达等生员,都曾与小弟一起钻研过西方算术,徐兄与他们在一起,当会有所收获的。”
“果真能够如此?愚兄愿往。”徐光启欣喜地应道。对于他来说,在哪教书都是一样的,如果到丰城去能够吃饱饭,同时还能和一群生员、教谕什么的一起探讨西方数学知识,这样的好事,他岂能拒绝。
苏昊见徐光启答应了,也是兴奋之极。徐光启的天资,应当是在吴之诚、马玉等人之上的,如果他愿意留在龙光书院去研究数理化知识,那自己的知识就不愁没有人去传承了。至于说什么教职之类的,苏昊只是说说而已,苏昊现在好歹也是手上拥有好几项产业的人了,养活一个徐光启有何难哉。
苏昊当场写了两封信,让徐光启分别带给吴之诚和陆秀儿。前一封信是让吴之诚收留徐光启在书院教书,后一封信则是让陆秀儿拿出钱财来资助徐光启,务必让他在丰城衣食无忧,最好能够乐不思蜀。
徐光启收下书信,无意中抬头一看窗外,不禁莞尔,原来窗外已经微微有些见明,他们俩不知不觉地,竟然谈了一夜。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改之老弟年未弱冠,却见识非凡。子先从前还自忖有些阅历,与改之一比,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啊。”徐光启用一番感慨总结道。
苏昊连连摆手:“徐兄所言,实在是羞煞小弟了。小弟只是机缘巧合,得一名传教士指点了几日,此外还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徐兄才高八斗,若是研修这夷人学说,成就必定百倍于小弟。”
“改之谦虚了。”徐光启说道,“愚兄先告辞了,改之也歇息一会吧。今日不是说还有什么操演吗,与改之畅谈之后,愚兄倒是急着想看看这夷人的测地之术有何精巧之处了。”
苏昊送走徐光启,上床稍稍睡了一小会,天色就已经大亮了。他起身梳洗更衣,走出房间,见陈道、熊汲、徐光启等人都已经收拾停当在等着他了。徐光启也和他一样熬了一夜,脸上却毫无倦色,相反还有一些亢奋的神情。
几个人出了驿馆,来到勘舆营搭起的帐篷营地。勘舆营的士卒们比他们起得更早,即便是在行军途中,郝彤、邓奎仍然带着他们在镇子外面跑了几里路,回来又练了一会刀枪,此时正在吃饭,准备一会就在樵舍镇周边进行测绘演练。
早有士卒给苏昊等人端来了米粥、年糕和小菜等,这都是营中自己做的。苏昊招呼着众人一起吃了饭,然后下令列队。士卒们分小旗站成了一个方阵,横平竖直,每个人都绷着脸,腰杆挺直,军容严整,不但陈道看了暗暗点头称奇,连熊汲和徐光启也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