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什么如何?”杨承平不解其意。

“贩卖私盐是对是错?”

“自然是错,按朝廷律令,私自贩盐图利三斤以上者,斩首示众,十斤以上,连坐,逢大赦不可免。”杨承平说道,表情有些奇怪。

“杨兄对大宋律令背得比我熟悉。”笑着说了句,楚质睁开眼睛,摇头说道:“其实在我看来,此情此举,难分对错。”

杨承平惊讶看向楚质,拱手道:“愿闻其详。”

“禁私盐有利于朝廷,则有害于百姓,私盐贩运却对百姓有利,则损害朝廷之利,所以其中熟对熟错,我真的分不清楚。”楚质轻声说道。

沉默片刻,杨承平叹道:“大人高论,在下不及。”

若是换个不知民生艰辛的官员或儒士在,肯定对楚质这席话嗤之以鼻,或者还会责问其是否尽忠职守,居然赞同贩卖私盐,简直对不起皇恩浩荡,然而,杨承平却明白楚质要表达的意思。

古代实行盐茶专卖,由各地官府出售,盐质粗劣,要价却高,百姓不愿多买,官府却往往强制配售,或按民户丁口配盐,甚至按百姓财产多少和户等高下配盐,更有的直接、准许部分商人领取官盐贩卖,并责令其承包一定数量的盐利。

这咱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肯定是弊病丛生,朝廷虽然几次改革盐法,但是其本质却没有改变,盐价居高不下,这个时候,质量优秀,价格便宜的私盐自然是大行其道,百姓深受其惠,然而私盐交易产生的利润肯定不会上缴官衙,自然损害朝廷利益。

感叹片刻,楚质忽然说道:“杨兄,要不我们干脆合伙贩卖私盐吧。”

一阵沉寂,杨承平脸上慢慢浮现笑容,轻声说道:“大人醉了。”

站了起来,身体轻轻摇晃,楚质醺然说道:“确实有几分晕,或许真的要醉了。”

“既然如此,那大人还是回衙休息吧。”杨承平说着,扬声招呼衙役上来搀扶,楚质也没有拒绝,就这样半眯着眼,脚步虚浮的离去了。

望着远去的官轿,杨承平神情变幻不定,额眉微皱,似乎在盘算些什么事情,良久,轻轻挥手,一人忽从密林深处走了出来,看其身影,却是一开始与他对饮之人。

“于二,刚才委曲你了。”